唐诗里写的饮食

2022-09-30 11:1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里写的饮食》,欢迎阅读!
唐诗,饮食

唐诗里写的饮食

总觉得唐人在饮食方面偏于简单。这可能是我的错觉,但不能怪我,责任在唐诗。

读过的唐诗里,关于饮食的诗句,最令我难忘的是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一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是描写他到一个老朋友家受到的招待,那顿饭被大诗人写成了千古美餐:是春天,有当令的菜蔬;是雨夜,于是有湿度和气氛;餐桌上有鲜艳悦目的色彩,有朴素而天然的香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食欲美、人情美在温暖的色调中交织氤氲。

还有李白,他的笔下满溢着酒香,但是真正的酒徒往往对食物不太在意,是做客,也写食物,他就非常简单:“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雕胡就是茭白,能结实,名叫菰米,可作饭。用白色盘子装了这样的饭,虽然简单到寒素的地步,但在月光下该会有晶莹剔透的感觉吧。

印象中,到了宋代,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苏东坡的胃口好得很,他不但发明了像东坡肉这样的名菜,还在笔下留下了勾魂摄魄的美味。且看他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芦笋、河豚,和竹、桃花、江水相提并论,一起充当了仲春的使者,这首诗不但画意盎然,而且在后两句诗里,苏东坡显示了他不但是一位观察细致的诗人,而且是一位真正的美食行家。河豚吃蒌蒿、芦笋就长得肥,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苏东坡不是随便写写的,每个字都有道理。

在他笔下,早春景象也和美食有关,这是一首《浣溪沙》的下半阕: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古代风俗,立春日以蔬果、饼饵等置盘中送人,表示贺春,叫作春盘。这里写出了春盘的内容,同时点出时间是早春,“雪沫乳花”的茶和“蓼茸蒿笋”的春盘,同为清香之物,超尘脱俗,又有白有绿,鲜明生动,使“有味”“清欢”水到渠成。

清朝的文人中,写吃写得多且妙的,是画、诗、书三绝的郑板桥。他写吃往往是一派平民风味:“稻蟹乘秋熟,豚蹄佐酒浑”“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甚至连“笋脯茶油新麦饭”也


入了诗。

郑板桥还有一副好对联,联曰: 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我很喜欢这副对联,表面上全是静物,而其人自在;纯是素朴,而品格自华。粯子是粗麦粉,这样的茶饭,真是一贫到底了。但是如此清洁自守、为民不谀、为官不贪,且自得其乐,这样的茶饭最干净,吃着最安心。

在有限中感知幸福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里,在卫国待的时间最长。卫国是君子之乡,贤人多,如史鱼、蘧伯玉、宁武子、公子荆等。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孔子眼中的公子荆。

《论语·子路》记载,孔子谈到卫公子荆时说:“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说,卫国的公子荆善于管理家业。开始有些财产时,他说:“差不多合乎我的要求了。”财产稍有增加时,他说:“差不多完备了。”到财产富足时,他说:“差不多非常美好了。”

孔子夸公子荆“善居室”不是指他善于积累财富——孔子对善于聚财的人,抱有深刻的戒备之心,连对子贡都如此。孔子夸奖公子荆,是称赞他对待财富的心态。公子荆的财富状况,有三次变化:始有,少有,富有。但他的快乐是持续的,他在家庭财富积累的每一个阶段都很知足,不贪婪,不奢求,在有限的财富中感受到满足和幸福。下一阶段没来之时,不奢求;下一阶段既来之时,不拒绝。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富贵行乎富贵。

一句话,公子荆值得赞扬和学习的智慧在于——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一般人理解为:懂得满足,便会常常快乐。这样理解,很好。 但是,这个“知足”的“知”,不光是我们常说的“懂得”,还有“感知”的意思。

因为,快乐不是源于对因何快乐的理性认知,而是来自对快乐生活的感性体会。

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并不能真的就因此而快乐。


快乐在于,我们的心灵能否在有限中感知无限,在单薄中感知丰富,在缺憾中感知圆满,在匮乏中感知充足。

一句话,能否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感知幸福。

我们有感知色彩的“视觉”,感知声音的“听觉”,感知滋味的“味觉”。 但是,自然还赋予我们更为重要的能力:一种感知幸福的知觉。这种知觉,我们可以称之为“足觉”——一种对满足的感知能力。

足觉,是一种心灵的感知能力,是比视觉、听觉、触觉更为重要的知觉能力。 世上有自感幸福的盲聋之人,也有倍感不幸的聪明之人。前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却保有足觉;后者耳聪目明,却丧失了足觉。

失去了味觉,就不能感知滋味。失去了听觉,就不能感知音乐失去了视觉,就不能感知色彩。而失去了足觉,就不能感知幸福。

足觉,让我们感知人间的温暖,感知世界的诗意。拥有足觉,才会知足。 多少失去足觉的人,沉沦于物欲之海,欲壑难填,贪得无厌,与物相刃相靡。最终麻木不仁,灯红酒绿、醉生梦死。

所以,一个人拥有足觉,保持自身感知幸福的能力,比贪得无厌地去追求外在物质的餍足更重要。

因为,对幸福来说,“知足”比“餍足”更接近“幸福”的本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a5440b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