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7 夜归鹿门歌 Word版含解析

2022-11-08 10:1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7 夜归鹿门歌 Word版含解析》,欢迎阅读!
鹿门,夜归,诗歌散文,选修,人教

夜归鹿门歌





一、2021高考课标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出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伴侣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经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仿照,这从侧面说明白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终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答案CD

解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得意;②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二、2021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积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缘由。

答案】伴侣新居落成,四周景色美丽 ,自己心情闲适,仆人品尝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本题干的关键词源于诗的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本诗是一首律诗,首联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因此,要把握“开颜”的缘由,就要立足于整首诗。联系诗歌标题,结合诗的首联,可知是伴侣新居落成,自己心情闲适。颔联和颈联写景,有山有水,有松有花,景色美丽 。颔联写新居的自然环境;颈联写新居仆人对新居环境的营造,疏种碧松,可筛明月,多栽红药,以妆春天,此联也见诗人品尝高雅。尾联既是对伴侣的赞美,也是抒写志趣相同之感。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艳羡憧憬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把握诗歌中诗句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都应当留意从诗歌的整体动身。本题考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更是应当依据整首诗的理解来分析把握。对此,要首先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另外就是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从诗的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为友人的新居落成而写的,诗的首联为“起”,点题并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宠爱闲适,到伴侣新居“开颜”;颔联和颈联通过写景,来表现新居的景色美丽 ,仆人品尝的高雅,诗人心情的闲适;诗的尾联“合”,“新居”只是诗歌的形象,也就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的是高雅,是闲适,无论文书再多都能找到“诗人在此间”,因此这两句诗也即尾联所表现的也就是:一对新居仆人的赞美,二诗人艳羡,憧憬,三诗人与友人志趣相投。

名师点睛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理解、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价值上的评价推断,综合性较强。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状况来看,此类题主要呈现以下考查特点:

1.从考查形式上看,大都为主观题,有的直接就该考点进行考查,有的结合其他考点(如表达技巧、炼字等)进行考查。

2.从考查角度上看,主要有: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依据作品的主要内容,分析作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概括作品的主旨;2)分析概括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乐观意义或局限性。从高考命题实际来看,高考题多涉及前两个方面的内容。

3.从设题类型上看,高考中此考点设题往往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浩然 闻一多

正如当时很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抱负,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他这里,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门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绝不许他那样做。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我们好像为嘉奖人性中的冲突,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始终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久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熬煎自己。今日是伊皋

,明天是巢由

,后天又是伊皋,这是行为的冲突。当巢由时憧憬着伊皋,当了伊皋,又不能遗忘巢由,这是行为与感情间的冲突。诗是唐人排解感情纠葛的特效剂,说不定他们正因有诗做保障,才敢于放心大胆地制造冲突,因而那时代的冲突人格才特殊多。自然,反过来说,冲突愈深愈多,诗的产量也愈大了。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除在张九龄的荆州幕中当过一段清客外,也没有半个官职,自然不会发生第一项冲突问题。但这好像就是他的一贯性的最高限度。由于虽然身在江湖,他的心并没有完全遗忘魏阙。

下面不过是很多显明例证中之一: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然而“羡鱼”到底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临渊羡鱼”,而并不“退而结网”,实在已经是难得的一贯了。听李白这番热忱的赞美,便知道孟浩然超出他的时代多么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可是我们不要遗忘冲突与诗的因果关系。孟浩然既免除了一部分冲突,对于他,诗的需要便当削减了。苏轼曾经批判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这话诚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里所承认的,是说尽了孟浩然,但也要看“才”字如何解释。才假如是指才情与才学二者而言,那就对了,假如专指才学,还算没有说尽。情当然比学重要得多。说一个人的诗缺少情的深度和厚度,等于说他的诗的质不够高。孟浩

然诗中质高的有是有些,数量总是太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式的和“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式的句子,在集中几乎都找不出其次个例子。论前者,质和量当然都不如杜甫,论后者,至少在量上不如王维。甚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质量都不如刘长卿和十才子。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孟浩然。 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鸟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行得,沿月棹歌还。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盂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精确 。在很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在最终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作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风神散朗”的姿势。读到“求之不行得,沿月棹歌还”,我们得到“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得到了像,便可以忘言,得到了“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了。这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另一解释。超过了诗也好,够不上诗也好,任凭你从环子的哪一点看起。反正除了孟浩然,古今并没有其次个

诗人到过这境界。东坡说他没有才,东坡自己的毛病,就在才太多。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谁能了解庄子的道理,就能了解孟浩然的诗,当然也得承认那点“累”。至于“似之而非”,而又能“免乎累”,那除陶渊明,还有谁呢? (原载《大国民报》,有删节)

【注】①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②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 1.简述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答案】首先指出读书人的心灵始终处在儒道思想冲突中,接着论述这种冲突对唐代诗人的人格和诗作的影响,最终论述孟浩然对待为官和归隐的态度。



2.作者是否赞同苏轼对孟浩然的评价?为什么?

答案】不完全赞同。虽然作者承认孟浩然诗歌很有韵味,但是缺少情的深度和厚度,质量高的诗不多,在量上也不多。但是作者认为这不是真的孟浩然。作者指出真的孟浩然达到了人诗合一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力量。依据原文内容,“才假如是指才情与才学二者而言,那就对了,假如专指才学,还算没有说尽”可知作者对苏轼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作者认为孟浩然的诗歌从质量来说高的不多,数量也不算多。但作者认为孟浩然的诗歌有独特之处,读“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孟浩然的诗的境界超出了诗歌本身。达到了“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境界。 3.结合文章,理解文章最终一段画线句的含意。

答案】庄子的意思是我要处在成材和不成材之间才能躲避祸害,但这样免不了累。孟浩然的诗处在是诗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243f9c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