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2022-07-17 23:0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如首句的旋律线就呈现大起大落之势,描绘了长江之险,中部的旋律缓缓流淌,表现了长江中下游之美。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刚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里,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次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喜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江之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通过教唱学习,能完美的深情地歌唱演绎歌曲。

3、情感、价值观目标: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学会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四)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通过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五)教学难点:

1、理解歌曲创作特点与歌曲情绪的联系,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2、乐理知识弱起小节的掌握与演唱。

1 / 3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音阶练习:1 2 3 4 5 6 7i|i7 6 5 4 3 2 1 || 练声曲:3|42|31 |27 |1||mimamimami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组祖国河山的图片,(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引出课题《长江之歌》

2、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一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下《长江之歌》。

三、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作品简介,了解歌曲背景。2、谱例分析,了解音乐知识。(拍子、速度、音乐符号等)3、初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

问题:

1)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长江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 (二)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让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2 / 3






2、教师范唱。 3、视唱谱例。

4、讲解弱起:强弱次强弱 5、做节拍接龙游戏 6、填词演唱。(强调弱起)

7、处理歌曲。(吐字咬字、呼吸、情感对比等) 8、分组演唱。(把学生分组,以比赛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实践创造

根据歌词勾画出想象中的长江,找同学表演一些有关长江不同风格的歌曲。

五、课堂小结:

结束语: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请同学们再次用歌声来赞美长江吧!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67b94b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