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2023-03-05 22:3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欢迎阅读!
生序,东阳,下册,人教,语文

《送东阳马生序》

一、原句填空

1、文章中出现的两组矛盾: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至书以观 益慕圣贤之道——无硕师名人与游 2、宋濂“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他能“假借与藏书之家”的原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表现作者不屈不挠、执着请教的一句是?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解决“无书”“无师”的办法?

无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第一段中心句是哪句?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均为“余幼时即嗜学” 7、第二段的中心句?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作者的意志之所以从未动摇是因为?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也是全文的主旨句。

二、理解性知识

(一)关于“艰”

1、全文从那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明确:得书之艰、求师之艰、求学之艰(旅途之艰、生活之艰)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记叙了作者求师的艰难? 明确:求师之艰、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3、宋濂成年后求学的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求师之艰、旅途之艰、生活之艰

(二)关于“勤”

(三)文中的“对比” 1、师的严厉与宋濂的谦恭 问题:

1)为什么写老师的“严厉”? 2“余立侍左右……则又请焉。”的表达效果? 答:对比手法

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宋濂虚心诚恳的求学精神和尊敬老师的求学态度,突出宋濂求师的艰难。


2、宋濂和同舍生

问:宋濂在述说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的用意? 明确:作者用自己的粗朴衣食与同舍生的锦衣玉食相比较,一则表现出自己求学生活的艰苦,二则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以苦为乐,从而引出文章主旨: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会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四)启示类

1、作者在写宋濂自己时插入同舍生有何用意?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他的刻苦的精神,专心向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读完文章,你觉得应该学习宋濂的什么精神品质?

明确:勤奋刻苦、诚实可信、有礼有节、谦虚诚恳、以苦为乐

3、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明确: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要不断克服困难,要有求知欲,要多读书

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

明确:不可取,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5、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你有哪些优越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苦乐观?

明确: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全力支持……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做乐,以苦为乐 6、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明确: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不会畏惧困难

(五)其他

1、宋濂“虽愚,卒或有所闻”的根本原因? 明确:有强烈的求知欲,不畏家贫借书学习: 虚心虔诚的求教; 不辞辛苦,不怕困难;

2、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他在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求书之艰、求师之艰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为下文写自己借书抄书以及他求学的经历作铺垫

3、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明确: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业精于勤荒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朱熹) 3)凿壁偷光(匡衡)、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48ece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