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翻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3-01-15 03:5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语种翻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语种,常见问题,应对,策略,翻译

小语种翻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范莹莹,解媛媛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5



范莹莹,解媛媛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摘要:翻译技能是外语人才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外语院校重点培养的技能之一。本文以小语种翻译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翻译教学 外语综合水平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50103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这相应地带动了社会对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而各大高校的外语专业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生们在四年的学习时间内,需要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及译等各项技能,这需要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教师们不断地探索更加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在小语种翻译教学中常遇到的困难

1学生对原文理解能力的不足。外语与中文在结构、顺序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这使学生在理解原文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难。比如,中文构句的主要顺序是:主,谓,宾,而日语构句的主要顺序则是:主,宾,谓,而法语也常常会出现宾语人称代词提前的现象,这对初学者来说是不习惯的。再比如,欧洲人讲话或写文章喜欢用从句,甚至一句话中会出现好几个从句,即“从句套从句”的结构,如果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不强,根本无法理解原文的内容。我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严复先生提出三条翻译标准:信、达、雅。所谓 “信”,即指忠实于原文内,准确、完全,不能对原文有误译、歪曲、删减、遗漏或增补。可想而知,如果学生对原文内容不理解、甚至歪曲,那么翻译就无从谈起。在小语种教学中,翻译课是在三年级开设的,由于接触专业语言时间尚短,学生会遇到大量涉及语法、词汇的问题,而我们的翻译课常常要拿

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解决本应由语法课解决的问题,这影响了我们的翻译教学和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不喜欢查字典,常常“想当然”地进行翻译,如将“善良的女人”翻译成法语时,有的学生翻译成bonne femme:形容词bonne意为好的,优秀的,名词femme意为女性,妇女,但是这两个词连在一起却并没有“好人”的意思。还有一些学生只查字典,死记硬背,却不注重正确完整地掌握词义,如将“打”字翻译成外来语,我们会在字典上查到数个词,但是每一个词的词义、引申词义、用法、适用范围、语言层次及习惯搭配都不同。如果对词义不加以深入研究和区分,随意搭配,必然会在实际应用中造出种种笑话。

3学生母语能力的欠缺。这体现在将外来语翻译成中文的教学中,即“日译汉”、“法译法”中。在正确完整地理解了原文之后,学生需要将原文传达出来的信息流畅地用中文表达出来。虽然中文是学生的母语,是学生最熟悉、掌握得最好的语言,但是在将大量的信息用中文重组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出了中文水平的欠缺,将文字翻译得颠三倒四,不符合中文的表达方法和习惯,更毫无美感可言。这也就是严复先生提出的“达”的标准:“达” 即要求译文


准确地道,符合译文语言的习惯,达到人们能接受的约定俗成的标准,含义明确,行文流畅,将其字里行间意蕴表达出来,能对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或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意思有充分理解,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如果解决不了中文表达欠缺的问题,学生今后的工作将受到很大影响。

二、解决小语种翻译教学中的困难的几点对策及经验

1选择合适的翻译课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内容,要系统地完成翻译课的全部内容,必须要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材。在日语翻译课的教学中,许多学校没有教材,或仅仅由任课教师摘几份报刊或几篇学术类文章作为翻译课的课本,仔细一看,要么是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么是专业性太强得不到老师与学生的共鸣和支持。因此,作者认为,课本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材的选择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难度适中,避免教材难、旧、繁。如果学生学起来费力、费时、读不懂,就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其次,教材内容应适应于时代的需要,既有创新又要务实。教材的内容是教材主旨的反映,它应新颖,循序渐进,更主要的是不脱离实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汲取到最精华的知识。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再次,教材应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广泛性。中日文化精华的作品很多,我们可以选择文学性较高的教材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同,教材也应有广泛性,比如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生物学研究等,也应该选入教材。总之,材的选择是翻译教学课中的重中之重。

2在小语种专业开设语法课

针对学生对原文理解力不足的问题,作者认为,应当为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开设语法课,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法知识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翻译课的课时是有限的,因此,提高学生对专业语言的理解力和阅读水平,这样的任务应当由专门的语法课来完成。如今,一些有小语种专业的学校开设了语法课,而一些学校只把语法课作为专业选修课,不强迫学生学习。作者认为,翻译课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精读、泛读、语法等课程的配合。翻译课成绩好的学生,必然是外语综合水平高的学生。因此,我们要重视小语种专业学生的语法学习,开设并善用语法课,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

3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首先,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中,应将使用面宽、典型的规律作为教学内容提示给学生,并加以训练,形成记忆上的联想反映,之后,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大量翻译练习实践,以学会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经验,从根本上提高翻译水平。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教师只是起着指点、引导、教练的作用,而真正进行训练的是学生。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对其他同学的翻译进行批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且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翻译理论,还可以让学生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好的经验,避免其他同学犯过的错误。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

其次,让学生从“麻烦”中提高学习效率。在翻译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惯用句、成语、俗语、外来语等的翻译等,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答案给学生,而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共同讨论等方法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虽然学生觉得有些麻烦,而且教师需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但也正是这种“麻烦”让学生对这些词、句的差别印象更深,记得更牢。这种“麻烦”其实是高效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弄清语言深层结构的内在关系,知其然亦之其所以然,将翻译方法与技巧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翻译活动中去。

4引导学生阅读中文翻译名作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翻译大家如傅雷先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及中文表达水平。在中外文互译中,中文的掌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会直接影响翻译作品的水平和档次。教师应加以适当引导,在班组内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长此以往,学生在优秀翻译作品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必然会使自己的翻译水平有所提高。

三、结语

翻译是一门综合学科,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语言的基础上,运用翻译知识和技巧,实现中外文的互译。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考验。作为外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立足于教学实践,及时地发现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摸索出更多切实可行的、适合现代教学的经验。以上是作者的一些心得体会,翻译教学是外语专业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收获,还有许多课题有待将来的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冬玉.论翻译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8(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c609f2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