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现状、成因和应对策略

2022-06-01 05:0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知行合一”的现状、成因和应对策略》,欢迎阅读!
知行,成因,合一,应对,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知行合一的现状、成因和应对策略

作者:薛利芳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第01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做是教和学的中心。陶行知先生是在继承元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小学品德课程主要包括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两大领域,是以培养小学生学会做人为核心理念的理想课程。因此,知行合一不仅是小学品德教学的目标追求,也是品德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品德教学中,知行合一却经常遭遇到种种令人尴尬的现象。 一、现状观察:品德教学中知行合一的尴尬困境

小学品德教学的质效关系着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而使其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更是品德教学教育任务的重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从外化形式来看,就是从知到行的过程,受教育者达到知行合一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但无疑这也是课程教学最困难的环节。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小学生的知行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现象。

1.“知道,经常做不到。这是当前小学生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品德教学遭遇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不少孩子对品德规范和要求都能说会道,但是一到实际行动中经常言行不一,从校园里的奔跑冲撞,到生活中相互礼让,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2.“知道,总是做不到。做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班级里经常会遇到一些虚心接受屡教不改型的学生,他们一般都顽劣不驯,经常惹是生非,但是一旦接受老师的谈话,他们却又总是头头是道,并且态度诚恳,但是刚一转身又忘得干干净净,继续我行我素、麻烦不断。 二、成因探析:品德教学缘何难求学生知行合一

1.重说教,轻导行。尽管新课程推行已有很多年头,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的模式为主。教师对学生品德行为的指导,往往还是停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教方式,一些老师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苦口婆心,绕口令似地一遍遍跟学生说道理。

2.重分数,轻实践。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影响,当前的教育过度强调学科分数的做法依然严重,尤其是在读书功利主义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余的都不重要的错误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一定是学习成绩好的,一旦学习不好就会被冠以坏学生的名号。

3.重划一,轻独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思想和情感体验的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期待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希望教育完了学生,第二天就是高、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339e9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