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衢道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2022-05-22 19:06: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衢道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欢迎阅读!
教案,原文,反思,语文,年级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衢道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原文】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丽鸟四五声。 注释:

三衢(qu )道中:在去三衢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 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褐(I I ):黄莺。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 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丽鸟的欢鸣声, 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融、燕7个生字;会写鸳、鸯12个生字。 2 知古诗大意。

3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一、 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 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 强调曾是多音字

3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 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 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 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 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 “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 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 诗人的心情

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丽鸟,于 是情不自禁

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 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 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 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 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 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教学反思】

讲完《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时,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首先是正讲课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 么说鸭先知呢?我当时一怔,有点措手不及,不过表扬了她之后,解释道:鱼 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如果在表扬 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 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语文学习从一时 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学生探 的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倍加鼓励,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可见只有开阔视野, 才会让师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 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 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 解了 三两枝鸭先知篓蒿满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 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

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 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5bf2ad6a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