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教学设计

2023-01-05 00:2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原始社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原始社会,教学设计

1 原始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注意从文字资料中获取必要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采用例证法和对比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在观察、比较等方面,同时对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是不断走向进步的。人类是平等的,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迷语:“用行走的特征打一种生物” 2、讲一讲: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二、教授新课

1“人类的出现”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1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关于人类进化史,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


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

①出示有关古猿进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或通过电脑多媒体手段将人类进化史进行直观、生动的描述,以配合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最终得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而集体生产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这一科学结论。

③请同学们思考问题: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教师以此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人类进化知识中去尝试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的试验。我们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在不断适应自然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习惯于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就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当然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火的使用确实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具有决定意义。

3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3“氏族社会”是本课的重点:

1提问:“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

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3)利用课本中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问题一: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打出讨论题后,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cdfb0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