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写作技巧

2023-03-26 18:0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后感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观后感,写作,技巧

观后感写作技巧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应该关注“感觉”这个词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

鉴于这种结构的后期观看,我相信他看得非常仔细,并记住了电影的情节,但从后期观看的风格要求来看,这是不合格的。由于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觉”,虽然这句“感觉”的内容是恰当的,但文章没有抓住“感觉”这一关键点,而是一笔勾销,就像对电影内容的简要介绍一样。我强调学生应该关注“感觉”。就文字而言,“感觉”的内容约占电影主要内容的四到五倍。本文对电影内容的恰当引用符合“意义”。因此,只要你用几句话引用电影的内容,就不要详细描述,更不用说详细描述了。 2、“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一些学生在开始时只提到“看电影后的伟大灵感”这几个词。后来,他们脱离了原来的电影,谈论了他们的感受。牛头不是马嘴,没有实际意义。我们应该使“观点”和“意义”一致。

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3.实事求是,有“感觉”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现实不仅指自我现实,还包括他人的现实和社会现实。

如: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们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

然后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看看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否有像林则徐这样的人具有民族完整性或相反。

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

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061f65ab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