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1

2022-04-18 00:05: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1》,欢迎阅读!
数学教案,人民币,认识,年级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1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46~49页认识人民币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

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上本节课之前,我对几个学生进行了了解,发现:1、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意识是有的;2、学生平时购物大多是由家长带领下去超市,因此学生大都会看商品价格标签,但却不会付钱;平时对小面额的人民币接触较多,对大面额的人民币感觉比较陌生。结合本课时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10角、1=10分。2、技能: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社会实践能力。3、情感和态度:体验人民币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 “乐于助人 ”的高尚情操。针对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加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2、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





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环境设计:1、每组一套第四、五版的人民币,每人一袋若干面值的人民币。2、课件一个,旺仔小馒头等实物若干。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出示本校一周 “慈善一日捐 ”活动的照片师:小朋友们,这些照片上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师:是呀,这是我们学校前不久组织的 “慈善一日捐 ”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大家纷纷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捐出了--?师:钱也叫货币。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货币叫什么?师:对,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情境设置: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二)认识1元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辨认方法。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现在我们国家流通的是第四、第五版的人民币。请在小组里认一认这些人民币,不认识的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2小组活动3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相机介绍:元、角、


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与其一张一张地认识人民币,还不如教给学生辨认人民币的方法,可谓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 也。大多数学生是根据人民币的字样辨认它的面值。因为学生对大面额的人民币接触不多,假如字样被遮住就不知道它的面值了。所以这一环节应该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从人民币的字样、图案、颜色、大小等方面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后还可设计练习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从

分类中认识纸币、硬币,引出元、角、分,十分自然。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一)情境设置: (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1:把储蓄罐带到学校去。生2:那也不方便,还不如去妈妈那儿把零钱给换了。师:是呀,小明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小明和他妈妈会怎样换钱呢?请你和你的同桌同学演一演。(二)生分角色活动(三)师生表演在表演中引出1=10角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四、实践活动(一)体验人民币的功能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用过人民币吗?用人民币干什么?生:买东西。师:老师这儿有旺仔小馒头,一元钱一包。谁想买?(教师引导学生





用不同方法付钱。)师:一元钱还能买什么?(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用钱能买来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可有的小朋友却把钱一分一分、一角一角的存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由猜测(三)组织义卖游戏,在游戏中结束这一课。购物这一环节体现了人民币的功能,学生用不同方法付钱,既是对人民币的再次识别,又是对人民币进率的进一步巩固。在游戏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充分交流的空间,在生生之间的交流中,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多种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精彩片段:

片段一:人民币的兑换、进率1、情境设置:(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生1:把储蓄罐带到学校去。生2:那也不方便,还不如去妈妈那儿把零钱给换了。师:是呀,小明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小明和他妈妈会怎样换钱呢?请你和你的同桌同学演一演。2、生分角色活动3、师生表演师:我也想演妈妈,谁来演小明?表演:生:妈妈,我想用这些钱换一角。师:这些钱是多少?生:10个一分。师:10个一分能换1个一角?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0个一分就是一角。师:也就是说,1角和10......?生:1角和10分相等。(师板书:1=10分)生:妈妈,我想用52角换1元。师:52角能换1元?生:对呀。你看,2角加2角是4角,4角加4角是8角,8角再加2角是10角。10角是一元。师:你真能干,


知道一元等于10角。(师板书:1=10角)片段二:爱惜人民币的思想品教育师:是的,用钱能买来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可有的小朋友却把钱一分一分、一角一角的存起来,这是为什么呢?生1:如果我们把钱存起来,长大后可以给爸爸妈妈买衣服师:你真有孝心。生2:我们把钱存起来,可以捐给 “希望工程 ”师:你真有爱心。生3:如果我们把钱存起来,以后读大学还可以自己付学费师:小朋友们真懂事,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节约用钱,把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教后反思:这一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

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本节课的设计,以下两方面体现较好: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节课的情境来自学生一周前刚亲身经历过的 “慈善一日捐 ”活动,以 “小明 ”在这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的活动。2、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变 “教 ”为 “导 ”,整个活





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小组活动时,学生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穿梭在孩子中间,我非常满意,觉得将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的新理念运用得比较成

功。但随着课时的延续,我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被遮住数字的人民币辨认有困难。原因可能是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人

民币上的文字、数字读出它的面值,没有认真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等因素,而我没有及时给予点拨。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保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2、关于教学内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经验。这节课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如果我在课前能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知识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f2c526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