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2023-02-17 06:2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欢迎阅读!
因素,翻译,影响,社会

浅谈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作者:杨蕾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2013年第05

【摘要】翻译是一种以语言符号转换为形式,以意义再生为任务的跨文化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下的,又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丰富,翻译本身也就具有社会性,因而社会因素不可避免的对翻译活动起到多方面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社会因素;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43-01

翻译是一种以语言符号转换为形式,以意义再生为任务的跨文化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下的,又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丰富,翻译本身也就具有社会性,因而社会因素不可避免的对翻译活动起到多方面的影响作用。

社会发展呼唤翻译,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流,而翻译在交流活动中起到了重要桥梁的作用。正因为有了翻译,人类社会才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彼此之间的阻隔和界限,翻译就是因人类交际所需而产生的。翻译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悠久的活动之一,从早期的原始部落到现在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书籍的传播到如今东西方文学科技政治等领域的交流,翻译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翻译,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社会处于一种中世纪的黑暗文化环境下,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一直被当作是光明,进步的典范,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的进步要求,翻译在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次高潮。,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来宣传人文主义思想,从哲学艺术文学等方面涌现了许多翻译家。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历史起源于五四时期,在五四时期之前,中国翻译侧重于宗教文化方面的经书翻译,之后中国进入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半封建时期,一些人知识分子认为只有先改造民众思想才能改变民族命运。,而在五四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胡适等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目的是引入新思想新文学改变旧思想旧文学

社会的开放程度影响翻译。早在中国清朝初期之际,西方传教士对西学的翻译,首开西方科技引入的先河。晚清时期,清朝政府从与西方的对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意识到了科技上的落后,为了维护清朝通知,因此筹建洋务派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从开办军事工业到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科技翻译到了一个新高潮。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翻译正朝着分工明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以符合更高层次的交流需求。


另外社会价值观也影响着翻译。许钧在本章中也谈到了如今社会上复译成风,译者责任心下降,还有许多剽窃抄袭假冒的事件出现,这些都是因为一些人急功近利,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翻译质量,因此合格的译者必须严厉杜绝追名逐利的错误翻译价值观。

社会因素对于翻译标准的选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翻譯史上宗教的书籍翻译占着重要比例,宗教书籍对所有人包括译者在内都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因此译者尽量采用直译的标准。根据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翻译活动始终是一种被权力话语所操纵与控制的活动,从选题,选材和译者的遴选等都是由政府或有关组织和社团进行操作的。例如1954年在我国第一次全国文学翻译翻译工作会议上茅盾先生明确提出:文学翻译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主管机关和各有关方面统一拟定计划,组织力量,有方法,有步骤的来进行。这里可以看出政治因素对于翻译的影响。另外从经济角度出发翻译标准也有差异,一般译者把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的文学作品译入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倾向于使用归化手段,反之则倾向于使用异化手段。社会的意识形态在翻译选择上也起着重要作用,薄伽丘的《十日谈》倡导解放思想,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宗教制度,但同时里面也有些低俗猥亵的语言,中国的译本一般进行删减或改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5ff02b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