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式古诗

2022-10-23 05:1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问答式古诗》,欢迎阅读!
古诗,问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问答式古诗

作者:陈仁发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08年第12

问答式诗歌源远流长。《尚书·汤誓》云: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先民诅咒暴君早日灭亡,可说是最早的两句问答诗。《诗经》里有不少问答式诗体。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求答,唐宋诗里问答式诗歌更为常见。问答式诗歌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人深思寻味,撩人无边遐想。

一、有问无答

有问无答是提出疑问,问而不答,任人揣摩,别有情趣。初唐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遂以为问》,就是全用问句写成的一首诗: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枝梅? 渠当无决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哪后开?

久在京城的诗人王绩忽然遇见了来自故乡的旧友,激起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急忙向旧友一口气提出了有关故乡家园的10个问题。从竹梅的种植到渠水山石,再到院里林花,几乎无处不问。诗人对故园物事的思念,其实是对以往岁月的回忆,是热爱故土的情结。诗贵简洁含蓄,10个问题,用不着也不需要回答,如果一一作答,那就索然无味了。王维的《杂诗·二》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与王绩诗主旨相同,写法相同,也是问而不答。略有不同的是王维只提出了一个问题,思乡情绪聚焦在一株寒梅上,蕴意深厚,乡思多多。

盛唐豪侠诗人王翰的《凉州词》用反问句作结,语气深沉有力,含答案于问话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人抓住战士在出征前痛饮狂欢的特定情景,表现他们豪爽开朗、悲壮苍凉的心境,既赞美战士誓死如归的勇气,又抒发人们怨恨战争之情。结尾着一反问,古来征战几人回?跌宕沉郁,戛然而止,更加强了战士们这一复杂凝重心情的表达。

二、有问有答

有问有答,或自问自答,或主客对答,诗味隽永,层次井然。

《诗经·无衣》这首秦地的军歌用设问自答的形式,表现战士团结御敌、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子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全诗采用重章复沓形式,先设问,接着自我作答。谁说没有衣裳?”“战袍伙着披,君王兴兵打仗,修整好我们的戈矛,共同抗击仇敌。说了同袍,再说同泽(内衣)同裳(战裙),表示内外上下衣物跟战友与共。说了修戈矛,相继说修予戟甲兵,表示先修短兵器,再及长兵器以至全部武装械备,由同仇(共同对敌)偕作(共同奋起),以偕行(同赴战场),三章逐层递进,极有层次。

唐人崔颢的乐府诗《长干曲》二首,女问男答,极富情趣。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0727cf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