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2022-03-19 19:0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欢迎阅读!
自信力,失掉,教案,中国人

1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幻灯片1 : 题目 等待上课时用] [学习目标] [ 幻灯片2: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论证方法。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感受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阶级感情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找到本文批驳的突破口,了解驳论证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 布置自学任务:

1、朗读课文,借助资料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查找资料,了解鲁迅和本文写作背景的知识。 (二)查找有关本课的音频、视频资料。 (三)整理归纳练习检测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文学巨匠。初一、初二时我们曾学过他的不少代表作。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幻灯片1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三、了解作家作品(幻灯片3-5 1、学生发言。 2、老师归纳。

四、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幻灯片6-7

1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大声朗读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参考资料(KJ出示字词相关知识),还有不懂的举手问老师。 2、学生自学。 3、教师检查。

五、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幻灯片8-10

1、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九·一八”事变的纪实电影片断,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特定的时代氛围。

2、教师补充解说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有关背景及作文目的:“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形势一片危急。为了麻痹人民,国民党政府经常宣扬“地大物博”一类的空话。接着,又把希望寄托在国联的调查上,对于国联承认日本在东北权益的言谈,国民党政府无计可施。一些官僚和所谓的“社会名流”甚至通过求神拜佛祈祷救国难。一时间悲观亡国的论调四起。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公然提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已荡然无存”舆论是行动的先导,亡国先亡心。为鼓舞国人士气,批驳亡国论调,鲁迅先生发出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六、理清本文论证思路,了解驳论方法

本环节教师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理清本文摆—驳—立—结的


2

论证思路,了解驳论证的驳论方法。具体实施如下: 1、明确两种观点(幻灯片11)

结合题目中问句的形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让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对此问句的两种回答,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的中国人在”教师明确这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并进行板书。 分析敌论据(幻灯片12)

1)教师让学生思考:对方为什么会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依据是什么? 2)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明确本文的第一段是敌论据,让学生大声齐读此段,加深印象。

3)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思考“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调停,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是什么人”

学生不难答出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教师明确:这类人只是一小部分中国人。有些人根据这一小部分中国人的行径得出所有中国人都失掉了自信力,这类人犯了什么错误?学生很容易就可答出片面性,以偏概全。

教师小结:文章前2段作者先摆敌方论据,再树敌方论点,并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小结中进行相关板书。

3.分析直接批驳,进行感情朗读(幻灯片13-14)

1)学习文章前2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3-5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批驳对方论点呢? 通过学习交流,教师明确:

课文第3段说国民党政府信地、信物、信国联,这些说明他们有“他信力”,而4、5两段说国民党官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这些说明他们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些都足以说明国民党政府从未有过自信力。没有自信力,又何谈失去呢?就像一个人他本来没钱,又怎能说他丢了钱呢?看来,对方论据根本不能证明论点。

像这种指出对方论据不能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在驳论文中就称之为驳论证。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个批驳的突破口,对错误论点进行直接批驳的。 2了解文章3—5段中作者运用驳论证的方法对敌方论点进行直接批驳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这部分内容的朗读语气,分析出作者对敌人的嘲讽、指责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敌人的直接批驳,深刻揭露。 4.分析间接批驳,进行感情朗读

1第六段中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的中国人在是作者的观点,请同学们跳读文章,找出可以证明这个观点的论据。(幻灯片15) 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教师明确:文章78两段是证明作者观点的论据。第7段是用古代史实证明,第8段是用当时的事实证明。两段所举事例发生的时间不同。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7、8段的论据举出具体的例子。 学生自学,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给予及时地鼓励、表扬。(幻灯片16-17) 学生举例后,教师也来举例。(幻灯片18-21

通过展示“一·二八”事变的经过和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杰出人物杨靖宇,赵一曼等人的光辉事迹,再次证明作者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观看完影像资料后,师补充小结:从无数的事例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充满自信力的民族。无数充满自信力的优秀儿女为历史的前进,民族的兴旺做出了贡献。正因如此:作者在7、8段用了一个短语去高度评价他们,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接着,教师再次引用8段的末句强调作者对人民大众的讴歌,对敌人的揭露。

在学习7、8段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分析朗读这两段时的语气。学生分析出赞美、自豪的语气后


3

教师要求学生用这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7、8段,体会作者对人民大众的讴歌。 6、请同学们小结68段作者是如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幻灯片22

6—8段作者用事实论据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对对方错误观点的间接批驳。联系上文可看出:驳论文中驳论与立论是紧密联系的,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可以彻底驳倒对方的错误论点。小结中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7.分析结论部分(幻灯片23

第九段中末句中状元宰相的文章地底下两个词该如何理解?这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教师明确:第9段是本文的结论。

最后,教师归纳本文摆—驳—立—结的论证思路。(幻灯片24 8.了解鲁迅精神

理清本文论证思路后,教师小结鲁迅先生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告知学生鲁迅的文章在当时曾大大鼓舞了国人的士气,给人以强烈的震撼。1936年先生去世时,上海的民众曾在他的遗体上覆盖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布,以示对鲁迅伟大人格的敬意。最后,师生高声齐读全文,共同体会先生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 七、拓展延伸练习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强烈自信力的民族,请联系现实说说当今能体现中华民族自信力的感人事迹。

1、学生个人思考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幻灯片25-31 八、总结所学

教师总结:从比比皆是的例子中,我们再次向世人证明我们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自信力,是对自己充满信心,遇事不乱,处事不惊,有一种从容平静的心境。

自信力是一粒生命的种子,深藏在人心里,随时都可能发芽,并开出绚烂夺目的花朵。 自信力是一个人心中的灯光,时刻照亮着人生的坐标,辉煌着人生的过程。

自信力是坚实的足迹,踏踏实实地踩出人生的大道,回望走过的路,心中依然自信。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精神诠释着:中华名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不折不挠的民族

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开端,让我们每个人都自信起来,为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吧! 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ca5664e87101f69e3195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