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022-12-18 00:07: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欢迎阅读!
自信力,失掉,中国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中双方的立场观点及各自所持的依据,能看出悲观论者的错误。 2、过程与方法:学习基本的反驳方法,体会鲁迅的讽刺艺术

3、情感、道德、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对民众、民族的挚爱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厚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古道热肠,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 教学难点:掌握反驳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属于中国的,加入WTO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的再次问鼎,使每一位中华儿女感到无比的幸福、自豪、自信。但你知道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了解当时中国被日寇欺凌、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军阀混战的情况) 2、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9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板书:“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3、在这悲观、绝望声中,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察这一切,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板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改成陈述句:“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4、小结:看板书,这就好比一场辩论赛的正反双方,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开始了。 [解说:从当时社会背景入手,抛出双方的论点,一是能和现在的中国形成比照,二是抓住学生兴趣,直接切入教学目标——如何辩驳] 二、阅读全文,思考探究

说中国人“失掉”和“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依据分别是什么?分别用符号标出。

[解说:整体感知课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事例论证)出发来探究思考,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反驳的方法)作铺垫] 三、交流讨论

(一)鲁迅先生说“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依据是什么? 1、论据:“自古以来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①“为民请命”“舍身求法”是什么意思?能举中国这样的人来说说吗? ②黑板标识:

根据文意,仿照划线例句写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中国有像大禹这样三过家门而不入埋头苦干的人,有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参考答案:中国有像大禹这样三过家门而不入埋头苦干的人,有像朱鎔基这样勇踏“地雷阵”拼命硬干的人,有像彭德怀这样上万言书为民请命的人,有谭嗣同这样横刀向天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是什么使他们成为脊梁?——自信

[解说:学语文必须学做人,在这个环节中应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介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生求法的人,目的在丰富“中国的脊梁”的形象,让学生受到做人的熏陶] 2、论据:

“他们有……消灭于黑暗”

- 1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他们”可能具体指哪些人? (在当时主要指中国的共产党人) 出示投影:

“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引以为荣的。”——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3、小结:鲁迅先生列举了从古至今的中国的脊梁,事实胜于雄辩,所以鲁迅说:“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反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就不成立了。这是间接反驳。

[解说:之所以要先学习鲁迅的立场观点,重点体会鲁迅对“中国脊梁”的颂扬之情,是为了克服重反驳方法、轻思想内容的教学倾向。领会了鲁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容易看出悲观论者错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会很容易学会怎样批驳悲观论点] (二)当时有些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有没有依据? 1、学生交流 2、学习探究: 鲁迅承认“信地,信物,信国联,信神佛”这些事“是事实”“也是事实”“都也是事实”那么“事实胜于雄辩”,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也成立了呢? 讨论,交流小结:这也只能证明失掉他信力,却不能证明失掉了自信力(事实并不等于雄辩),这是直接反驳的一种——驳论证。 3、学习探究:

鲁迅说信“地”、信“物”、信“国联”是他信力,你认为他信力的实质是什么? (“信地,信物,信国联,信神佛”,唯独不信自己,就等于掩耳盗铃般的自欺欺人——鲁迅一针见血指出了其本质,所以我们称鲁迅的杂文为“投枪”“匕首” 4、小结,如果你在辩论中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可以如何反驳? [解说:理解了辩论双方的立场观点和依据,学生对鲁迅的反驳技巧的理解就水到渠成。] 四、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衔接:以驳论证导入。

①鲁迅先生为何要再三强调这“是事实”? (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相声里的抖包袱,这体现鲁迅先生的讽刺艺术 出示投影: 相声包袱示例

甲:听到您的名字真是如雷灌耳、皓月当空,总想跟X先生会见一面,怎奈我终不得暇,今日偶见X先生庐山真面,真乃…… 乙:三生有幸。 甲:也不怎么样。

[解说:以幽默的相声小段来示例的目的在于领略鲁迅的嘲讽意味。] 学生活动:试将课文的第一段改成相声小段 出示投影:

甲: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乙:是事实。

甲:不久就不自夸喽,只希望着“国联” 乙:也是事实。

甲:现在是既不自夸,也不信“国联”,一味求神拜佛喽。 乙:却也是事实。

甲:唉,现在中国人失掉—— 乙:他信力!

[解说:活动可让学生评论语气语调,把一些具有嘲讽意味的词(如“总”“只”“一味”)读出来。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鲁迅幽默讽刺的艺术,而且再次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反驳的技巧。] 五、总结全文

1、鲁迅写此文时肺病已相当严重。然而精神的压力,健康的恶化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在失败的阴霾之中盛赞中国的脊梁,鼓舞国人的自信心。他就是一个埋头苦干的人,他就是一个拼命硬干的人,他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有了这样的脊梁,在过去的七十多年我们中国从贫弱走向振兴,在二十一世纪我们中国必将迎来新的腾飞! 2、出示投影,

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这个和那个》《华盖集》)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eaef23ccbff121dd3683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