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时间管理能力

2022-12-27 21:07: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时间管理能力》,欢迎阅读!
时间管理,幼儿,培养,能力,如何



如何培养幼儿时间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我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家长都深知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同时不仅需要按照孩子时间认知的发展规律。还需要在过程中加以引导,出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根源探讨改善方法: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寸间管理能力。



标签:幼儿园;健康;行为习惯;时间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就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會实用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展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运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食欲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家长们总是会遇到这样的猜况:早上不想起,晚上不想睡,说了无数遍把玩具收拾好孩子,就是听不见,每次出门都三催五请。早上催孩子起床吃早餐,晚上催孩子写作业、睡觉,所有的事情部是家长催促孩子去做,但孩子面时家长的催促却磨磨唧唧不到最后一秒不去做这个事情,甚至可能最后根本完成不了任务,双方各有立场周旋其中,仿佛一场互不相让的角逐,到最后都身心疲惫。于是家长们开始质疑明明一直跟孩子讲道理或者通过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珍情时间在什么时间内该干什么事情·可是结果还是磨蹭。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的话当成了耳边风。是孩子年幼不懂事吗?小小年纪就这么拖拉,长大了怎么办?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时间管理小达人。家长经常会出于担心孩子迟到、怕孩子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总喜欢不厌其烦地跟着孩子,马不停蹄地催促。孩子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时间的自主支配权,晚上睡觉得听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业更需要大人守护。长止此以往,孩子很可能就会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一、幼儿园磨蹭现状分析

(一)尚不明确的时间概念。三岁左右孩子开始慢慢探索时间概念,他们会越来越多的使用白天、晚上、昨天等词汇。但他们对于抽象的时间总是很模糊的。




如果他们会说我做手工花了三个小时。学龄前孩子做事磨蹭。一个主要原因即在于此,六岁前他们不太能够理解时间长短,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意识不到,也理解不到父母的着急和担心。



(二)专注力不够,导致东一下西一下。孩子专注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一般三岁时专注时间只有几分钟。四岁至五岁约10分钟,六岁约15分钟,她们的注意力易受环境影响。如果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会让她忘记初衷。于是,孩子很容易出现边干边玩的情况。



(三)拖拉的背后是消极对抗,孩子年幼,在面对权威而强势的父母时,比如父母总是命令孩子快点要迟到了必须马上睡觉孩子内心可能会有抵触,觉得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但因为他们没法正面和父母产生冲突,因此可能会选择假装没听见。或不情不愿的方式来软性对抗。从而造就磨蹭。



每一位家长都深知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究竟如何让孩了学会自我时间管理呢?实际上;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首先来自对时间的概念。时间具有非直观性,它只能间接地通过动作或某活动,通过某些经常现象的更替以及通过专门的仪器一钟表来感知,由止此可见,时间的持殊性客观上造成了儿童时间感知的困难,他们只能间接地、通过把时间单位和关系具体体现在经常重复的生活现象中来感知时间。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和认知是不同的,在给孩子灌输时间。管理意识的同时,也要遵循孩子本身的时间认知发展规律。



二、面对幼儿的磨蹭,该如何做呢?

建议:(一)不同年龄段不同要求。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成为时间管理小达人的。只要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加以引导。孩子年龄不同父母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三岁以前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关键点是规律孩子作息。如果按时吃饭定点睡觉,孩子需要配合家长完成,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四岁到六岁的孩子,家长则需要在日常起居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管是睡觉洗澡起床还是收拾玩具,尽可能让孩子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更清晰地感受时间计划等。3岁后,家长可以有意识培养孩子理解和认识时间。比如用沙漏、闭眼感受、定时器等等。两三岁的小孩子,他并不清楚快点是什么意思,究竟怎样才算是快点可以观察他们的生物节律为他们建立一些起床吃饭睡觉的规则,如常对他们说“7点钟了,宝宝该起床了之类的话,潜移默化地形成对时间的认;再比如读故事的时候,妈妈可以看一下钟说,现在是晚上7点,我们开始讲故事了。等到读完故事,妈妈再看一下钟,哦,10分钟过去了。这样孩子就能够随时随地到时间、了解时间,由此加深对时间概念的感觉。



(二)建立日常惯例表,要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日常惯例表,有规律的一天是怎样的呢?和孩子约定好吃饭、看动画片、牙、睡觉等具体事情的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可稍作调整)制定一张家庭作息时间表,最好让孩子参与到绘画的过程中,贴在家中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孩子,我们每一天是先做什么在做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会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当我们从幼儿园回家后应该是看图书的时间。这样一来决定孩子下一件事情该做什么的。不是妈妈的唠叨和催促,而是和孩子一起约定好的日常惯例表,子会更容易接受。孩子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常规训练,陪孩子一起拟定计划。在时间管理计划的制定方面注意一下2个问题:1、时间表必须和孩子共同制定、执行,告诉孩子轻重缓急原则,有分歧协商解决。2、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才是培养其独立性的关键。对5岁以后的孩子,给他准备小闹表、玩具手表、计时器等等,把看管时间的权力交给他,鼓励他学着看表,请他告诉你们时间,让他练习自我管理。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安排一整段时间,自己决定几点做什么。孩子对自己的安排都会更有承诺。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教师与儿重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e7031d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