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2022-07-21 10: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欢迎阅读!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少年时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他常说因家贫而不得不出仕谋生,这固然是实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种想要建功立业的动机。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就透露了这一消息。陶渊明29岁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后来江州召为主簿,他未就任。 晋安帝隆安二年,陶渊明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当时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图谋篡晋。陶渊明便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在隆安五年所写的《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说:诗书敦素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这年冬因母


孟氏卒,便回寻阳居丧了。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安帝元兴元年,桓玄以讨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东下攻入京师。元兴二年桓玄篡位,改国号曰楚。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给晋王朝带来一线希望。于是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在赴任途中写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觉得时机到来了,希望有所作为:时来苟冥会,婉辔憩通衢。另一方面又眷恋着田园的生活: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这时刘裕正集中力量讨伐桓玄及其残馀势力,渊明在刘裕幕中恐难有所作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义熙元年,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馀日,十一月就辞官归隐了。这次辞去县令的直接原因,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而他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说出了更深刻的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隐居了。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


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静: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他在诗里一再描写隐居的快乐,表示隐居的决心,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这固然是他真实的感受,但也可以视为他坚定自己决心的一种方法。在后期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机会,但是他拒绝了。晋朝末年曾征他为著作佐郎,不就。刘裕篡晋建立宋朝,他更厌倦了政治,在《述酒》诗里隐晦地表达了他对此事的想法。到了晚年他贫病交加,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宋文帝元嘉四年去世前写了一篇《自祭文》,文章最后说: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这成为他的绝笔。死后,朋友们给他以谥号曰靖节先生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了诔文,这篇诔文是研究陶渊明的重要资料。《宋书》《晋书》《南史》都有他的传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6b837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