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砂成器 百炼成钢

2022-07-28 12:5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聚砂成器 百炼成钢》,欢迎阅读!
聚砂,百炼成钢,成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聚砂成器 百炼成钢

作者:高铭言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02

我姥爷姓铁,名成钢,老家在黄河故道乡下,是豫北平原的沙乡。

姥爷祖籍河南省内黄县东庄镇大(dai)村,生于1941年农历二月二十,因承字辈,家人寓以勤勤恳恳、堂堂正正之意,为他取名铁勤堂。姥爷出生前一天是大村传统古会”——由本村村民在自家设宴款待亲友,是可与过年同等规模的集会。父辈都说他有吃福,尽可享用古会剩余的好馍、好肉、好菜。然而,大饥荒接踵而至,1941年的大旱导致东庄镇秋收减产,冬小麦没能种上。1943年至1944年的蝗灾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全镇受灾严重,外出逃荒者约占一半。卖儿卖女,甚至饿死人的惨景村村皆有,西关集、东庄集都设有卖人口的市场。姥爷全家同样面临断粮之虞,但家有幼子,家人难以奔赴异乡逃荒,只能勉强以树皮野菜充饥。

清贫却快乐的童年转眼即逝,姥爷到了该入学的年纪。尽管家里很穷,太姥爷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教育。于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八岁的姥爷开始了背起书包上学堂的日子。学校条件十分艰苦。校址位于铁氏祠堂内,教室里仅有几张由木板、砖块支起的板桌。学生只能自己带个小凳子或墩子,趴在板桌上听课学习。大村多为沙地,祠堂四面未糊门窗,因而每当起风的时候,学生们往往灰头土脸。因家庭贫困,姥爷用来写字的石板是借堂姐铁满娥的,石笔是太姥姥用鸡蛋换的。重重困难之下,姥爷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为了省笔,他常在放学后拿个树枝在地上写划计算,练就了一手好字。生性认真的姥爷不仅字写得工整,书也念得仔细,尽得老师夸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秋,二区完全小学招收一个五年级预科班,姥爷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名列榜首,在整个乡镇名声大振。去乡里求学时,姥爷每次从家拿一兜窝头和一罐咸菜疙瘩,充当几个星期的伙食。他常常就着咸菜啃窝头,眼睛也不离书本。经过一年的刻苦努力,姥爷顺利考入全县唯一的一所初中——内黄县第一中学。

姥爷的初中班主任陈新胜老师第一次入教室时,就发现他写的逐日记录本五个大字显眼又漂亮,于是吩咐姥爷书写学生守则十条,张贴于黑板左侧。后来,由于姥爷成绩优异,深得老师们的器重,又先后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体育委员。

1956年秋,内黄县第一中学增设两个高中班,成为红色沙区的第一所完全中学。次年,初中毕业的姥爷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高中,分入高五班,由河南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的曾祥芹老师任班主任。曾老师看中姥爷的品学兼优,尤其对姥爷那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倍加欣赏,于是对他深寄厚望,力荐姥爷担任班主席,勉励他发愤图强考大学。无论平时上课、观摩教学还是开门办学,曾老师总点名让姥爷答问、示范、带班。在曾老师等老师们的悉心培育下,姥爷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那时高中设语文数学(分几何、代数、三角三科)、俄语、植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7f60c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