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九课画图初体验

2022-06-06 03:5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版)第九课画图初体验》,欢迎阅读!
整版,画图,体验

第九课: 画图初体验

教学内容:

1. 开启画图大门。 2. 走进画图世界。 3. 调整画质大小。 4.动手画一画。

教学目标:

1. 了解画图软件的大致功能,培养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 利用铅笔“橡皮擦等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初步展示个人创意。

3. 学会使用鼠标“悬停”获取帮助信息,提高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常用按钮。 2.“铅笔”“橡皮擦”工具的使用方法。 3.调整画纸的大小。

4.创作生活中的美丽图片并保存。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经验创作作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画画吗?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同学们的绘画作品。

教师大屏展示绘画作品。

同学们觉得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生答。

师:这些作品都是用电脑画出来的,我们可以用画图软件来描绘出心中的美丽世界。 二、开启画图大门。

出示任务一:启动画图程序。

学生通过迁移记事本软件的打开方法打开“画图”软件。 如果有学生利用右击图片,选择“打开方式”——“画图打开,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并说明这是我们后面要学习到的内容。这 种方法是打开已有图片文件的方法。 三、走进画图世界

师: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画图软件,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是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39页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画图按钮”、快速访问工具栏、功能区、绘图区域)

1)绘图区域:是同学们绘画用的画纸 2“画图按钮”






师:“画图”按钮里面有很多命令,同学们试一下他们分别能实现什么功能? 3)功能区

师:画画需要很多工具,在功能区有很多种绘图工具。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醒学生同时注意观察状态栏上的变化。

(教师总结并提示学生:“悬停”是我们学习新命令、新工具的重要方法。

(教师让举手的学生依次指明工具名称;然后出示一张功能区图片,随机挑选工具,“开火车”方式让学生指出工具的名字。 师:认识了这些工具后,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画简单的图画了。

(教师演示“直线工具”的应用: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按钮,“直线”工具按钮立即凹下去,这表示已经选定了“直线”工具;在工具箱下面选择合适的粗细类型;然后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画布合适位置,拖动鼠标就可以画出一条直线了。 师:现在请相邻的同学一组,共同发现工具箱里其他工具的用法。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种工具的功能和用法;重点是“直线”“矩形”“椭圆”“橡皮”“圆角矩形”“铅笔”工具;不要求学生掌握全部工具的用法。 4)快速访问工具栏

师:如果画图过程中,我做错了一步,想回到上一步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栏中的撤销按钮。 四、调整画纸大小

师:把窗口最大化,我们会发现,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工作区”请同学们把鼠标指针移到工作区的白色画布上,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把指针移到画布右下角的小黑点上,指针又有什么变化?如果指针移动到画布右侧中间的小黑点呢?指针发生变化的时候,拖动鼠标,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并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 师:如果画纸太大,侧边出现了滚动条,对绘画有什么影响? 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五、动手画一画

师:同学们都知道,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同学们想不想在画图软件中大展身手?

出示任务:用“铅笔”工具绘制牡丹。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作品



保存文件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文件的扩展名不能改动,只能改动分隔符前面的主

文件名。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师生共同对组品进行评价。 七、

画图初体验

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画图按钮 功能区

快速访问工具栏 绘图区域

教后记:

本课是学生学习画图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的方法,认识画图窗口组成,并初步认识画图工具箱。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组漂亮的图画,然后让他们对所看到的图进行评价,学生看到图的时候都表现得很惊讶,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很容易地被调动了起来,这时,我引导学生了解这么漂亮的画其实是用计算机中的一个叫做“画图”的软件来画的。接着在学习“画图”启动这一块,我并没有直接讲“画图”具体怎么启动,而是采用了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先回忆了“记事本”的启动方法,然后告诉学生,其实“画图”的启动和“记事本”的启动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打开,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打开“画图”。在认识“画图”窗口的时候,还是采用了知识的迁移,通过回忆“我的电脑”窗口的组成来认识“画图”窗口,并介绍“画图”窗口其他组成部分:画图区、颜料盒和工具箱,并通过连线题让学生简单了解了工具箱中的一些重要工具。

但是本节课效果感觉并不好,中午仔细地反思了一下,发现上课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画图区大小的调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设置“图像”菜单“属性”中的高与宽来调整,另一种则是通过用鼠标拉动画图区的控制点来调整画图区大小,这两种方法讲得都很匆忙,导致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调整好画图区的大小。其实在这个地方应该让学生们看书自学教材中的“知识屋”,通过自学,学生印象反而比教师讲来得深刻。(2)最后设置了一个练习,让学生画矩形、圆、圆角矩形及一幢小房子,并以自己喜欢的颜色填充。这些内容都是后面几节课所涉及到的,在这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固然可以让他们去尝试画这些图。可是对于能力较差的,一下子突然全部呈现在他们面前,有些学生难免手忙脚乱,其实对于那些操作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多地让他去了解工具箱中的一些工具, 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在“关闭”画图这一块,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去探究,现在想想,其实应该让学生多去尝试一下的。

从这堂课中看出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今后,一定要更加认真的去钻研教材,使自己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8886ca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