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 01:3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仁》,欢迎阅读!
仁

儒释道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纷繁复杂,博大精深。一般认为,儒释道三家之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在儒释道三家中,儒家无疑是最重要,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主体。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便,它是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在《说文解字》中,仁字被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二。”“即为两个人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存、互助、互爱。

仁是有层次之分的。消极的仁即是恕,子贡求孔子能终身行的一言,孔子就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也说,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这些话我觉得完全可以用英语中的Empathy 来解释, It is often characterized as the ability to "put oneself into another's shoes", or in some way experience what the other person is feeling. 一个人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体验到他人的感受,就会富有同情心,不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来。

积极的仁是推己及人的大爱,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也说,任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孟子从性善论的角度来解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就来自于人们所固有的这样一种恻隐之心,一种本能的同情心。

儒家就是以仁为基础,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一套完整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它包括 仁、义、礼、智、信 五常,并进而形成了 “父慈、子孝、兄良、弟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十义为核心的礼教观念。

基于仁的思想,儒家重视民生,提倡富民思想。孟子提出了著名的仁政说,他认为,民生是治国之本,民以食为天,满足了百姓的衣食需求,国家才能稳固。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儒家的这一套伦理思想,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人际关系与群体意识。它对规范个体行


为,调节人际关系,维持家庭与社会的稳定,乃至保证中国文化的绵延与传承,都起了极大的作用。“仁“的思想,“圣人”“君子”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仁政”的理想社会模型,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然而,对于“仁”和儒家文化,我们也必须要有一种理智的批判精神,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价值,也要注意到其不足甚至有害之处。

说到“仁”,我们自然可以想到西方的博爱思想,但我觉得,儒家的仁和现代西方文明所倡导的博爱精神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博爱精神源自法国革命,自由(Liberté)、平等Égalité)、博爱(Fraternité)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之一。在这三者中,自由处在前提和首要的位置,在保障社会上其他人享受同样权利的条件下,天赋的权利不应有任何限制。“不自由毋宁死”Vivre libre ou mourir)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一个重要格言。“平等”指所有人视为同等,摒弃各人生来和地位的差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自由和平等构成了博爱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摒弃这两者,博爱或“仁”便可能成为压抑个性独立和自主的桎梏。

如前所述,“仁”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理想准则,儒家要求人们去爱父母,爱长辈,爱国家,而唯独没有提到爱自己。他们崇尚的人格并不包涵对个性自由、个人尊严和个体基本权利的维护,而是体现在个人对儒家道德理想的强烈追求与献身精神。因此,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便成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

我们可以看出,儒家的“仁”是以维护人群,社会,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基本内涵的集体主义人格,因此便成为了历代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最好的工具,仁的思想也在其不断的改造下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吃人的礼教。

从另一方面看,儒家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源于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点上倒是不谋而合。社会主义者主张实行公有制经济,认为生产资源应该由社会或政府所控制。社会主义者一般也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至于个人利益之上。所以,在中国社会,实现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该是怎样的艰难。

综上所述,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要素,在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依然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仁”的思想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一部分。但在尊重个体人权越来越成为一种普世价值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对这一思想进行批判的继承,把对他人和社会的爱与尊重个性自由、倡导理性精神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国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2a217c31b765ce050814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