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 字词解释和翻译

2022-03-29 01:57: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孟论学 字词解释和翻译》,欢迎阅读!
孔孟,解释,翻译

孔孟论学

(一)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注释:有:通"",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志:立志。于:介词,在。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不惑:不受迷惑。惑:受迷惑 知:懂得。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从:随从,顺从所:所以。欲:能够。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逾:超过。矩:规矩,法度。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就符合礼的要求;四十岁时就掌握各种知识,不被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时听到别人说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时就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过规矩、法度。‛

学习的作用。人生六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目标(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

(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为政》 注释:罔:迷惑。殆:危险,这里指劳神而无所得。

翻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出危险。‛ 学习的方法。以对举的形式强调学习和思考的各自意义和不可分割的关系。突出的重要性。

(三)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注释: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

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何以„„”疑问句,为何„„。 谓:谥号。文:孔圉谥(shì)号“文”。 敏:勤勉。好:喜好。耻:以„„为耻。 是以:因为这样,因此。“是以„„”判断句。

翻译:子贡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孔子说:‚聪敏而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他浅的人求问而羞耻,因此称为‘文’。‛‛ 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四)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譬如:比如。为:堆积。篑:土筐。平地:填平洼地。 平:填平。虽:即使,就算。覆:倾倒。 进:前进。这里指继续干。往:去,这里指前进。

1




翻译:孔子说:‚比如堆积一座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如果我停止了,我也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即使我只倾倒了一筐土,如果我前进了,我也就前进了!‛ 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为学都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为山‛‚平地‛两个比喻进行对比,来说明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引出成语——功亏一篑

(五)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pù)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无或:不值得奇怪。或:通“惑”,奇怪。易:容易 生:生长暴:通“曝(pù)”,晒。寒:使„„寒冷。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至:极。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弈:(下)围棋。 为:作为。数:技巧、技术。专:专门,专一 致:用尽,极尽通国:全国。善:擅长。使:假使。

诲:教。以为:认为。鸿鹄(hóng hú):天鹅。援:拿(起)引,拉。 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箭。俱:一起。弗:不。

若:及。与:通“欤”,可译为“呢”“吗”。非然也:当然不是这样的。 “惟……之为……”:宾语前置句

翻译:孟子说:“大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天下有容易生长的植物,一天暴晒它,十天冰冻它,也没有可以生长的了。我和王相见的次数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大王冷淡到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帮助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现在下围棋作为一门技术,是小的技术;但如果不专心致志的话,就不能学会它。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假使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和志向专一到下棋中,只听弈秋一个人的话;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来到,想着拿出弓和箭去射下它,即使他是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比不上个那个专心致志的人。这是因为他的才智不如前者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一心一意。以‚一曝十寒‛为喻,再以‚学弈‛为例,说明学习不能专心致志,则将一事无成。

(六)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也。《孟子·尽心下》 注释:信:相信。策:量词,相当于“片”。以:凭借、依靠。 至:极。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伐:讨伐。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杵∶舂米用的长木槌。 《书》:指《尚书》《武成》:《尚书》的篇名。 翻译: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这本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

2




成》这一篇,只取两三篇就可以了。极仁道的人在天下是没有敌人的,凭借极仁义的周武王去讨伐极不仁义的商纣王,结果怎么会血流成河让木棒浮起来呢?”

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要汲取书中的精华。 成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功亏一篑——亏:欠缺;篑:土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3.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4.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5.血流漂杵——杵:锤衣舂米用的木棒;血流成河,流出的血都把木棒给漂起来了。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年龄的别名

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褓2-3岁的儿童:孩提 幼年儿童:垂髫、总角十三岁(女子):豆蔻 十五岁(女子):及笄二十岁(男子):加冠、弱冠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半百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一百:期颐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005bd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