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2024-01-27 06:4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欢迎阅读!
大同,礼记,原文,解析,翻译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摘要:

一、引言:介绍《礼记》和《礼运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 二、《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 1.孔子的叹息和言偃的提问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7.男有分,女有归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9.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三、结论:对《礼运大同篇》的理解和现实意义 正文:

一、引言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礼制的论述集成。其中,《礼运大同篇》是篇幅较长、思想内容较为丰富的一篇。本文将对《礼运大同篇》的原文进行解析,并尝试阐述其现实意义。

二、《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 1.孔子的叹息和言偃的提问


《礼运大同篇》开篇描述了孔子与弟子言偃的一段对话。孔子在观赏礼乐之后,感叹大道之行,言偃询问孔子为何叹息。这表达了孔子对礼制进化的关切和期待。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回答言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表明在孔子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公平、公正的,所有人都能共享社会资源。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孔子认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应当选拔有贤德和能力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强调诚信和和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孔子主张,人们不仅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还要关心其他人。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孔子强调,社会应该关爱弱势群体,让老年人得到赡养,让青壮年有所作为,让未成年人得到教育成长。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孔子主张,社会应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让那些失去家庭依靠、身体残疾或者年老体弱的人都能得到关爱和照顾。

7.男有分,女有归

孔子提出,男女应该有各自的职责和归宿。男子要担当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女子要履行好家庭主妇的职责。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e598fd14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