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2022-04-16 09:16: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阅读】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欢迎阅读!
王昌龄,龙归,日本国,韦庄,古诗文

【古诗文阅读】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王昌龄《送魏二》阅

读答案对比赏析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敬龙:日本和尚名。韦庄(836910),字端己,唐末五代诗人。 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两首诗都是为送别朋友而作,请分析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情感的异同。(3) (2)请赏析《送魏二》一诗的两种写作手法。(4) 参考答案

(1)同:这两首送别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牵挂(关心)、惜别之情;(1) 异:对朋友感情的不同之处:第一首表达了希望朋友在顺风朗月陪同下、一帆风顺直抵家乡的美好祝愿;第二首表达了对朋友远行后孤独生活的忧虑(忧愁)之情。(2) (2)

①虚实结合(首联实写离别的场景,尾联虚写,想象朋友远行离去后孤独的处境) ②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朋友离别后的所见(潇湘月)、所闻(猿的哀啼),表达了营造了一种孤独的处境;

③以乐景写哀情,首句“醉别江楼橘柚香”,环境的幽雅、温馨,更强突出了诗人的因友人离别的愁情。

④情景交融,如“江风引雨入舟凉”,既是写环境“风雨”之凉,又是感情之凉。


附送魏二赏析:

送别魏二的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诗中不仅写了江雨入舟,然而“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da5484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