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22-10-23 01:0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欢迎阅读!
挑山工,开课,课时,下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挑山工》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挑山工》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作家冯冀才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课文通过写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才能达到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没有到过泰山,而且对挑山工这种职业更是缺乏了解。从这一点上看,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学习后会有自己的收获。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联系以前的自学方法,在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内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多种方式的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包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会认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和蕴含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难点:分析、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挑山工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挑山工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2.说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的攀登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悟出道理。

难点:理解挑山工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引出下文。 二、细读课文,重点理解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第一次是偶遇,后两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但结果总是他又走到了前面)

2.“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攀谈”的意思是拉扯闲谈。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惑)

3.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的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4.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有什么不一样?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5.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登山不一样呢

(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6.“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包蕴”的意思是包含。“哲理”的意思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7.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往前走,就能达到目的)

8.“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看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它”从字面上看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5a34f6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