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望月怀远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2022-09-27 08: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望月怀远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欢迎阅读!
怀远,四首,散曲,即景,抒情诗

望月怀远

学习目标:

1、通过诗句的解读理解作者望月怀人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意境和炼字艺术

3、鉴赏诗词中有关“月”寄托相思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的确,在月亮上载满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便是一个例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九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 二、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20卷传世。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注释:

情人:多情之人,指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 怜:爱惜。滋:湿润。不堪:不能。 2、诗文翻译

3、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四、诗歌赏析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品味语言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①思考:乃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②通过“明月”这个意象,塑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2)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思考:情人为何生“怨”?

3)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思考:“怜”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 4)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思考:尾联如何理解蕴含其间的情感?

3、本诗的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五、总结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六、拓展迁移

探究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1、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小组讨论分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2、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 4、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5、以月象征高洁的品质。


七、作业布置

1、以“月”为意象,创作一首小诗。 2、积累有关“月”的诗作,并背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9f9e66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