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教学设计

2022-08-08 00:0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妻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



《与妻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3.通过诵读,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流畅地通读全文,初步疏通文意。 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画出蕴含真挚感情、内涵丰富的句子。 3.反复朗读全文,体味文中的儿女情长和革命豪情。 (二)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

2.作者及背景介绍。(借助课文注释及多媒体) 3.正音正字。

1)教师范读课文。(把握节奏,读准每一个字)

2)下列加点的字该怎么读?如何理解其含义?(多媒体显示) 意映卿卿如晤(wù) 几家能彀(gòu)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jīn) 夫(jiē)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bàng) 使之肖吾(xiào) 4.学生讨论交流。

1)文中的多义词,如: ①且以汝之有身 怀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自身 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③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代词,他 吾亦望其言是实 代词,那 独善其 代词,自己 汝其勿悲 副词,表示期望 2)词类活用现象,如: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瓜分之日可以死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汝幸而偶 ⑤当尽吾意为幸

广东教育出版社

1




3)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如:

①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②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

5.再次朗读课文,体味作者感情。 6.展开质疑、讨论活动。 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

明确: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悲”。 2)作者是围绕什么来表达衷情的?

明确:作者围绕“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实际上即“吾衷”二字来表达衷情的。

3)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

明确:全文以“忍悲为汝言”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忍悲为汝言之”——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思考:①作者为什么要悲呢?

②为什么要诉“吾衷”?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第五至六自然段):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这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

这样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国”的真情实理,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 4)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会感人至深?

明确:文章第四自然段,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这种“吾至爱汝”的夫妻之情至诚美好,令人感动;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精神及由此而阐述的道理。

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是对其挚爱陈意映的说理,更是对自己的说理。正是因为它是对革命者本身的说理,革命者本身才由意志作出决断,自愿牺牲本身的生命、幸福、自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家人、好友的幸福、情感,投身于革命洪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自觉。 7.写作技巧小结。

想一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1)通览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四自然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广东教育出版社

2




3)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第一、五自然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自然段基本上是记叙,第二、四、六自然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8.作业。

1)课堂完成课本P107页第四题。 2)预习《逍遥游》。

广东教育出版社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4a9bc2d5bbfd0a795673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