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部分答案

2023-02-19 02: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动经济学 部分答案》,欢迎阅读!
经济学,答案,劳动,部分

劳动经济学部分问题内容概要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VMP=MP·P 劳动力流动模型:用以理解与预测自发的劳动力流动的人力资本模型。这种模型将资源流动当成一种投资来看待。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劳动者就可能流动。

统计性歧视: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做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家庭等产量曲线:是指生产同样家庭商品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补偿性工资理论:在员工的特征不变的前提下,从事较差工作的员工得到的工资高于哪些在较舒适的条件下工作的员工。

拥挤效应:由于职业隔离,导致市场过于拥挤,结果导致与劳动力需求相对应的劳动力供给过多,从而使得工资率相对较低。例如女性占主导地位的职业,工资率低。

可比价值:如果两种工作需要同等的技能水平,就应该获得同等的报酬。据这种理论,如果两种工作具有可比价值,即使在两种工作中所需要的实际技能本身很不相同,也应当获得同等的报酬。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非曲线,称为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文凭的信号功能:学历是一种发现哪些员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即教育的信号功能。



什么是贝克尔的家庭生产模型?

1)假定条件:家庭商品Z,物品G和家庭生产时间T 2)效用函数U(Z)

3)效率最大化条件:MVT/W=MVG/P 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

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陡峭;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则较为平坦。画图说明或解释。



失业分为哪几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各是什么? 1)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产生原因:①摩擦性失业:信息不完全;②结构性失业:工作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的不匹配;③周期性失业: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作。



试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和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异同。

相同点:均向右下方倾斜,均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完全重合。

不同点: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之下,即需求弹性小。



均衡工作时数如何决定? 1)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2均衡点,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均衡工作时数的条件:MRS=W



非竞争性歧视模型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别?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非竞争性歧视模型包括: ①拥挤效应

②双重劳动力市场

③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④串谋行为

2)非竞争性歧视产生的原因:

存在某些非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力量。单个厂商对他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具有某种影响力的,这种影响力可能是来自串谋,也可能是来自某种买方的垄断力量。



目前影响中国工资的内在要素在下降,而外在要素在上升,试分析其原因? 1)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

内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有关的因素包括8个方面。 2)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

外在要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无关,但又同时构成对工资本身确定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市场经济因素,包括6个方面。

3)外在要素要上升的原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流动的加快;信息通畅;……

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要点。

1)效率工资理论的核心观点:员工的生产率取决于工作效率,工资提高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单位成本(工资、福利、培训费用)反而可能下降,生产率会得到提升。

2)效率工资理论的成立依据

①工资提升会产生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高工资意味着被解雇的代价增大,刺激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②逆向选择效应和筛选机制:高生产率的工人退出低工资企业,向高工资的企业求职。

③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提高工资,降低了辞职率,避免准固定成本(如培训和雇用成本)的增加,最终降低总劳动成本

④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使员工相信他们自己受到公正的优待,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并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0a9223a5e9856a561260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