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难点突破.docx

2022-04-12 22:09: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卫填海》难点突破.docx》,欢迎阅读!
精卫填海,难点,突破,docx

抓住一字,体会《精卫填海》中精卫的“韧”前卫路小学畅康

《精卫填海》这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取材于《山 经》,作为先秦古典文学,其特色就是文字精炼,在短短 一段文字中,把深刻的含义蕴含其中。《精卫填海》就是这 样一篇短文。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了解故事大义,知道古代神话的 奇想象,都是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但是在体会精卫顽强 坚韧的品质方面,仅有叙述,仅有故事情节,是比较难以让 学生们理解和体会的。但古文就讲究“微言大义”,即便就 是这么小小的一段话,也有很从容的操作空间。

我们在教学中,要体会精卫的“韧。一方面是通过想 象,对比大海的浩瀚和精卫的微小,在此基础上,另一方面, 就要抓住“微言大义”这个特色,从文字中找到突破口。

《精卫填海》这一篇文章体会精卫“韧”的精神的突破 口,其实就在课文中,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抓住课文中的关 键字,就能很好帮助学生体会这个“韧”,这个字,就是“常 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中这个“常”字。

首先让学生们看看想想这个“常”在我们平时的使用中 该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是“经常、常常”或 “一般”这些,这时,通过让学生一起来查一查看一看, 了解“常”应该是什么意思,查找到的结果,让学生们很是 惊奇,原来,“常”的基本义是“永久的、固定不变的”,了 解到这个意思,再把这个含义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中,就让学 生们有了


新的体会。这“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就 有了更加明确的对精卫的描述。把这“永久的、固定不变的” 这个含义放进去,就是精卫持续不变、不断地、毫不放弃地 做着这看起来毫无希望的努力,这一下,精卫的“韧”就明 确显现在学生面前。

再抓住这一字,对比有“常”无“常”情况下,这个句 的表述效果,看看去掉这个“常。故事情节并无变化, 但是,精卫的精神与有这个“常”相比,表现得是否足够突 出。接着进行朗读对比,体会有“常”无“常”在语气上的 变化,更深刻地体会表达效果。通过这个对比,让学生们对 于精卫的顽强坚韧的精神,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抓住一个“常”字进行引导体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 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学生们对于我国古文“微言大义”的 特点有了新的感受,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对于崇高精神 的推崇。一举数得,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a6c0d3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