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双音心理动词“满意”“满足”的词汇化及词义辨析

2023-06-16 03:0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语双音心理动词“满意”“满足”的词汇化及词义辨析》,欢迎阅读!
双音,汉语,词义,辨析,动词

汉语双音心理动词满意”“满足的词汇化及词义辨析

摘要:本文梳理了汉语双音心理动词满意”“满足的词汇化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对满意”“满足的语义辨析进行了补充说明。 关键词:双音心理动词 词汇化 词义辨析

满意满足同为双音节心理动词,其使用不同于一般动词,受限较多,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却非常高。心理动词,是动词的一个小类,涉及到人的情感、认知等心理活动和心理反应,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使用情况复杂。近年来心理动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历史角度研究心理动词词汇化也成为心理动词研究的一个好视角,因此本文在研究满意”“满足词汇化过程的基础上深入对比辨析了两词的词义。 一、满意词汇化过程

,《说文》:,盈溢也。本义填满,布满,例《庄子·列御寇》: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说文》:意,志也。例《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古有满意连用的动宾短语,语义为符合心意,是(人)意形式的省略,满意可分开使用。例西汉《战国策》:客曰:太子虽欲还,不得矣。彼利太子之战攻,而欲满其意者众,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至清朝满意也可分开使用,意为符合心意。例《湘军志》:唐炯以绵州围半年,资力困乏,所应不满其意,又先与营官言,营官漫应之,自谓已办。清朝时满意开始作为心理动词使用,如李厚庵与方望溪,不得不放在后面,这是从私人角度看,感到不[满意]的(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九日)(清《曾国藩家书》)。民国时也有部分文本中存有短语用法,至现代汉语中满意才真正完成词汇化,成为心理动词。

二、满足词汇化过程

的本义前面已经说明。,《说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可做充实,完备,足够,例《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满足连用作为并列短语的最早语料来自六朝,语义为达到限度了,够了例如“[满足]七日即便出生。当其生时受诸快乐(六朝《北凉译经》)。同期也有作为词使用的语料,例如引入邪道,或恼令心乱,修戒修定修慧,修诸功德,常不清净,常不[满足],皆是旧怨(六朝《全梁文》)满足成词较早,六朝即开始,但至民国一直伴随着并列短语用法,而且从语义上具有衍生关系,直到现代汉语才完全以心理动词呈现。 三、满意”“满足的辨析

满意满足是教学中经常要辨析的一组词语,学习者使用也很容易产生偏误。《现代汉语词典》对满意的释义为符合自己的心意,满足自己的愿望满足的释义为:表示感到已经足够;使满足。从释义角度看两者确实容易混淆。下面看看偏误例子:1.现在发达国家的吸烟者越来越少了,我对这个现象很满意{CC满足},也希望中国的吸烟者越来越少。(日本)2.直到中学以后,甚至今天当了奶奶我还是保持这种兴趣和爱好,每天总是爱听爱唱,再没有机会就哼哼几句也觉得满足{CC满意}。(印尼)刘缙(1997)认为满足是从需求角度来说,满意是从心愿角度来说,满足使动用法常见,如满足愿望满意是则不能。柏程伟(2014)认为满足多指自身感受,满意对别的人或事物的感受,或者别的人或事物对自己的感受。满意常搭配一些具体的方面,满足常搭配一些抽象意义的名词;满意常见于……满意结构,满足常见于满足于……”结构。


《学汉语近义词典》中满意主要指符合自己的心意和愿望而感到高兴,满足主要指感到足够了,再没有什么别的要求。满意可以表示自己对外部情况的感受,可以广泛用于各个方面;满足多指自己对自身情况的感受,多用于人的需求方面;满意的宾语多是表现、工作、成绩、态度、环境、做法等,满足的宾语一般是需要、要求、条件、愿望、欲望、好奇心等。

以上都从词语的语义侧重、搭配对象和常用结构等方面给出了差异,对使用规则描写得清楚详细。如果从历史词汇化研究来补充说明,则更有说服力,也更便于记忆。从历只词汇化研究来看,满足多与程度、数量等相关,达到一定度而感到足够。《学汉语近义词典》的例句已经非常典型:虽然有了进步,但你不能满足,还要继续努力。(*满意)得到了100万,就又想得到1000万,他永远都不会满足。(*满意)

满足用于心理层面时,最早来源于佛经,逐渐衍生出满足要求、条件、欲等其他心理预期。

现代汉语中很多双音心理动词都曾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关注与研究更多双音心理动词词汇化过程,期待揭示一个完整的心理动词词汇化的语言现象,深化语言历时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董秀芳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刘大为 比喻词汇化的四个阶段[J].福建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3]杨锡彭 汉语语素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a56917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