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

2022-08-21 07:0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欢迎阅读!
湖心亭,教案

《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张岱其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2、学习记叙、描写(白描)、议论相结合的作文方法。 一、读通课文

1、拼读。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铺毡(zhān) 喃(nán 更(gēng)定 (gèng)有此人 (qiǎng) 2、领读。 3、齐读。

4、译读。逐句通译,质疑问难,重点讲解。 二、入境览胜,理解课文内容。

(一)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记叙了湖上奇遇。

1、找出交待时间地点的句子。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矣。余住西湖。 2、找出交待作者行踪的句子。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

3、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共有三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却从听觉上着眼,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地不敢做声的森然寒意。“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突出不多。

(二)图文互配。 (三)熟读课文。

三、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 (一)填写张岱档案表。

姓名 民族 信仰 主要成就

张岱 汉族 儒家 散文

籍贯 生卒年月 身份 代表作

浙江绍兴 1597——1679 文学家、史学家 《陶庵梦忆》

(二)作者为什么要冬夜独自看雪呢? ——“独往湖心亭看雪”——“痴”

明朝晚年文人士子在对社会黑暗绝望之余,纷纷追求个性解放,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他们标榜高雅脱俗,在玩赏流连中获得生活的意趣和艺术的诗情;他们避世、玩世、傲世、愤世。张岱爱玩,风花雪月、山水园林、花鸟鱼虫、书画丝竹无所不精。“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以有癖、有疵,为有深情,有真气,为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为有傲世刺世的锋芒,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狂狷不羁,玩物玩世的突出表现。张岱痴于山水,癖于园林,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标榜清高,避世脱俗的一种方式。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寄情于宁静的山水,寄情于大自然,他们在自然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因此也就有了他们各自的特立独行。

找出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所痴何事何物?痴于西湖雪景;痴于孤傲之性;痴于邂逅之交;痴于故国之思。 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是什么呢?“写作是对生活的审美。”是为了表达爱。这种爱,可以是怀念、同情、赞美,可以是感激、依恋、喜爱、敬仰……本文主观上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客观上表


达了他对明朝的眷念。

四、与时俱进,评说作者人格

(一)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注释,用一句话表述张岱是一个怎样的人。例如:张岱是一个超凡脱俗的雅士。

张岱是一个孤高自傲的文人。

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文艺之家的才人。 是一个独善其身的好人。 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古人。 是一个不胜酒力的男人。 是一个阅历丰富的高人。 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能人。 是一个冬夜看雪的痴人。 ……

(二)你还知道哪些有类似张岱这样的痴行痴举的文人?你有过类似的痴举吗?

陶渊明辞官隐居,在南山下种豆、采菊花,表明不同流合污的操守;《归园田居》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长啸,抒发宁静淡泊的心情;《竹里馆》 李白月下独酌,借酒消愁,排遣心中孤独和郁闷;《月下独酌》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表达孤独的心情和正直的品格;《江雪》 辛弃疾报国无门醉里挑灯看剑,梦想着上战场杀敌报国。《破阵子》

想想你自己,也许就曾经在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浇个透湿也毫不在乎;也许就曾经把自己关进小屋里,独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在心底的音乐;也许就曾经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只为感受那份寂静。在那一刻,你也许想到了“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所以,当我们品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 和古代文人交友,学习他们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怀,学习他们能屈能伸、执着进取的精神品质;学习他们排遣忧愁的方式方法。

(三)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是否喜欢这位“老师”(评说作者的优点和不足)

孤高自赏的情调、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不可取。人人都向往和平快乐的生活,可是生活并不完美,我们不要愤世嫉俗,而要在生活中学会寄托,学会排遣,学会与时俱进。做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进取精神、有高雅品位的人。

五、诗文共赏,评论作者文才

(一)自由发现。你认为本文哪一句、哪一处写得好?好在哪里?

例如: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以下备选)

1、第二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2、让亭中人说话,反客为主,不仅写出了亭中人的惊喜,同时也表露了作者的心声。行文有变化,笔墨简炼,韵味无穷。

3、答非所问,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意外相逢的惊喜欢娱过后, “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

4“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余味无穷。

(二)讲解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举例图画)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不加渲染,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


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白描,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白描)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三)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法。简要交代事情经过,细致描绘所见景物,恰当表达主观情感。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用过。此外,《明湖居听书》《泰山观日出》《荷塘看月色》《冬季到台北看雨》这一类的题目,都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四)欣赏。诗歌是浓缩的散文,散文是舒展的诗歌。人们常说散文贵有诗意,张岱的小品,笔墨精炼,洋溢着诗的意趣。如果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像《钱塘湖春行》一样格式的诗歌,效果也不错,请欣赏。 湖心亭看雪(律诗)大雪三日鸟声绝,拥毳怀炉独看雪。云天山水上下白,长堤一痕人一芥。铺毡对坐金陵客,湖中此人焉能得。强饮三杯酬知己,舟子喃喃痴人别。

(五)骈文也不错,请欣赏。湖心亭看雪(骈文)崇祯五年,余住西湖。大雪三日,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小舟,毳衣炉火,独看湖雪。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长堤一痕、湖亭一点、余舟一芥、人两三粒。两人对坐,童子烧酒。见余大喜:“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白。问其姓氏,金陵客此。舟子喃喃:“相公虽痴,更有痴者!



板书: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文“适” “痴”人





1、记叙、描写、抒情 2、白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02daf620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