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

2022-08-21 07:0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欢迎阅读!
湖心亭,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丽风光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为他梦萦魂牵,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那么,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呢?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

多媒体摘要显示: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学家。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

1、一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句读。(师提示学生注意强、更、芥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据课下注释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询问。 3、学生交流质疑,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存储) 1)一字多义:①余拿一小舟:撑,划; 上下一白:全白。 ②是日更定:是,这; 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焉得更有此人:更,还。 2)词类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4、请一同学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师做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师评价学生诵读情况。读古文要正确流畅,还要有韵味。

四、细读品读 感悟课文 (一)悟痴情 1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呢?“痴”)舟子语中的是什么意思?(结合喃喃的意思来理解)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表情来读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自言自语、困惑不解)

2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其痴行一起品读“崇祯五年十二月······往湖心亭看雪”句。张岱有哪些异常的举动呀?

归纳:(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晚。应该是快到夜里了。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

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又是晚上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3、寻找“痴似相公者”。

1)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

2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品读“大喜”一句。

3)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可结合课下注释对张岱的介绍,来理解他的故国情结)

(二)品痴景

1、在“崇祯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痴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们的“痴”吗?

2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文字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白描)

4、什么是白描呢?补充白描概念。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5、继续品读,哪些句子是总体描绘?总体描绘的景有什么特点?(广漠、空旷、寂寥、梦幻、朦胧等)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6、哪些句子是具体的呢?试着品一品。 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师小结: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学生再朗读体味)



五、总结本课

1、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不仅仅是寄情于山水,而且是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同学们,让我们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那首《江雪》 生齐诵《江雪》

2、同学们,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f3fd5d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