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022-09-12 10:0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欢迎阅读!
饯别,宣州,下册,人教,语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案

制作人:刘海旭 时间: 审核人: 课时:1 编号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相关文学常识,能够熟读本诗。 2、理解本诗的含义。深入理解本诗。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预习检测: 谢朓( ) ( ) ( ) ( )

( ) “大小谢”分别是指

诗中的一个通假字是什么 二、基本常识 1.作者简介:李白, 被称为 与杜甫并称为 ,是 主义诗人。 2.背景简介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三、学习过程: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集体展示和个人展示) 2、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本诗的大意。

解题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眺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也称北楼。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云:李云。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

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检测:逸兴: 散发: 扁舟: 弄扁舟: 3、探究问题。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全诗十二句,有三次情感的跳跃,试着分析一下。

前四句写入席时喷发而出的愁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我待,忧伤的情感表现得如此强烈,震撼人心。

中间四句,写宴饮中纵论古今、谈诗论文,抒发了对光明、理想世界的追求,四显示了诗人超人的气魄和浪漫的胸怀。

最后句,进一步抒发诗人无法排遣的强烈忧愁和极度的愤激之情。可谓是愁之深、愁之广。 四、小结:

李白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纵逸”风格。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当堂检测: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六、课后作业:背诵和默写过关 七、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e0d29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