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学论文

2022-04-28 21:22: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治传播学论文》,欢迎阅读!
传播学,政治,论文

圆明园的政治传播无疑是中国政治传播领域的典范。接下来我们就从政治符号和传播媒介体系两个方面入手,简析一下圆明园的传播途径及手段。 政治符号(Political Symbol)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定义是不同的。综合各家意见认为:政治符号是一种政治力量的工具,这种符号包括国家、民族、阶级、种族、教会或意识形态等等。其构成乃系基于社会流行信念,铸为群众向往之标志,由于刺激群众情绪,使之发生输诚效忠之反应,实为直接左右群众信仰与行动,达成政治目的之有效工具。作为中国近代国耻的象征,圆明园在国人心中早已打满屈辱的烙印,圆明园的西洋楼遗址实体更是被标签化为民族苦难的大地纪念碑。象征就是通过载体自身的显而易见的存在来显明它的意义的存在。通过象征的可展示性特征,载体的意义才得以再现。没有了载体的存在,意义也就无从生成。圆明园经过百年的时间间距,它的作为历史存在物的身份已经确定,不可能被更改,也不能被更改。圆明园现存遗迹实体是我们对历史的体验,也是圆明园作为政治符号最为直接有效的传播方式。历史是不能被重新构造的,不能像自然科学实验一样进行重新验证。对历史的理解是靠体验来完成的。百年中国的命运在圆明园的遗址上最好的展露出来了,处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之中,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才能继续生存下来,展现出来,我们也才能真正与历史连成一个整体。这种展现历史的功能是任何文字、图片、影视作品等中介物所难以承担的。重建之后的圆明园毫无疑问是无法重新承担我们体验历史的这一重任。因为体验首先就需要一种直接性,其次还需要由这种直接性中获得一种收获。只有真正的身处圆明园遗址之中,才能直接的将历史熔铸于每一个人的生命血脉之中,我们作为个人也才成为历史的个人。

同时圆明园的政治传播媒介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相辅相成的较为严谨的体系。传播媒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圆明园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建立了自己的官网、论坛甚至还注册了微博和微信的公共账号。同时与传统媒体机构保持良好关系,确保了自身在传统媒体领域的品牌形象并时刻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与此同时圆明园还成立了中国圆明园学会,这是中国研究、保护圆明园、发展圆明园文化的社会团体;是由建筑、园林、历史、文物、考古、文学艺术及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全国性、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是圆明园在政治传播中的策划者与智库。最能体现圆明园历史教育意义,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媒介莫过于历史教科书了。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的文章,中学六年的历史课本中,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的重点,我们教科书的编纂者总是习惯对比圆明园被焚毁前后的图像,引用雨果给维克多上校的一封信,同时在配上一些当时外国报纸上的战地记者的实时报道。从而凸显出英法联军暴行的残忍、卑劣不得人心,进一步警示国人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勿忘国耻。以教科书为载体,教育为传播形式,使得圆明园的政治传播从小就渗透深入每个国人的心中。同时与当今与时俱进的舆论宣传相结合,就如同心中的种子不断接受雨露恩泽,阳光普照,终有一天会长出一颗粗壮的爱国主义的大树,结出为祖国奉献这一甜美的果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1f0336783e0912a2162a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