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英译本谈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2022-04-06 20:3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清明》英译本谈许渊冲的“三美”原则》,欢迎阅读!
三美,译本,清明,原则,许渊冲

从《清明》英译本谈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一、引言

译诗是一个有机体,应承原诗之行,协原诗之声、生动再现原诗的意境。偏废音、形、意三美之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有损于诗的意境。好的译诗第一就是要能够体现原诗的神韵,其次是要使译诗的文字醒豁,第三是所译诗歌的音乐要铿锵。好的译诗就是将原诗中所含的审美艺术与价值传递出来,并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审美感受的诗,也是意美、音美、形美等三美密切结合的诗。1

本文将从唐代杜牧的《清明》分析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二、“三美理论”概述

“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要求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三美论”正是在“信、达、雅”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翻译标准的具体化。

三、“三美论”在许渊冲译文中的体现

3.1译诗摘录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icot flowers.2

3.2译文的批评赏析 3.2.1意美

吕俊教授在阐释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时,认为:“意美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忠实地再现原诗的物境;2保持与原诗相同的情境;3深刻反应原诗的意境;(4)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象境。3

“清明时节”不是指天气,而是悼念亡人的节日,所以不能按字面对等翻成the Pure Brightness Day”,而要翻成“the Mourning Day”,这样清明就不仅仅是一个时节,而会被打上悲伤的烙印。诗歌中的“雨纷纷”如果光译为it drizzles thick”传达不出原文的意境,许先生译为“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把雨水比作眼泪,既用比喻手法弥补了诗歌中原本的叠词特色,又能体现哀悼之情。“行人”这一意象具有迷惑性,大多数译者第一眼看到会翻译成passer-by,但这里的行人不是指一般的过路人,而是特指上坟悼念死者的亲友,所以翻译为“mourner”。“断魂”,意在表达主人公的“伤心”,译成“sad”略轻,译成“break”略重,但许老认为这里“过之”胜于“不及”,所以整句译为“a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利用动词增强画面感和动态感,更能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一处理方法也符合许先生

4

提出的“优化论”理论。“酒家”不能直接译为“public house”,因为英国的酒家太热闹,而翻译为“wineshop”又可能指卖酒而不喝酒的酒店,所以需要补充为“a wineshop to drown his sad hours”;“杏花村”是酒店的名字,



12

刘宓庆.翻译的美学观[J].外国语, 1996.

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0 3

吕俊.谈诗词翻译中的意美原则[J].外国语.1995(5). 4

曾威.诗歌翻译的形而上下.[J], 2019


不能直译为“村”,所以处理为“a cot amid apricot flowers”(一片杏花中的小屋)。

3.2.2音美 从节奏上说,《清明》原诗釆用的是七言四顿的形式。《清明》是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字,采用aaba的押韵方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许先生没有绝对还原原诗的押韵方式,而采用 aabb 型的联韵,诗歌译本第一行和第二行的韵脚为/e/诗歌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韵脚为/aəz/以达到韵律和谐的效果;另外,许先生在准确把握原诗节奏的基础上,将诗歌每行的音节处理为 12 且每行的基本韵律是抑扬格六音步,用词注重抑扬顿挫,时扬时抑,抑扬交叉,使诗歌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极具节奏感。5

3.2.3形美

许译《清明》时,选择了格律诗的诗体,通过句子长度和字数等形式方面表现了原诗的“形美”。许译的《清明》保留四行的格式,译文排列对称工整,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单词数都为 10 个,第三行为 11 个,第四行为 8 个,基本保持结构的协调。 四、结语

许先生在英译《清明》时,对意象和动词的处理恰如其分,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进行补偿,且采用联韵的方式呈现诗歌的韵味,尽量保留诗歌的特色,不仅体现出许先生翻译手法的高超,还表达了许先生对翻译事业的热爱。



5

曾威.诗歌翻译的形而上下.[J], 20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e74fe5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