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

2023-02-07 22:3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欢迎阅读!
性行为,个案,幼儿,攻击,分析

中班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

陵水县机关幼儿园 叶蕾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完全,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案例:阿淦爱打人

阿淦今年3岁半,是班级中个子比较高,力气较大的男孩,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在课间活动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抓伤小朋友的脸蛋等等。 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以及教育策略

阿淦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其发展状况既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种不为社会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从小攻击性强的幼儿,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幼儿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正。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如上述案例中的阿淦,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忙,他基本上都跟着奶奶上幼儿园 。奶奶个性好强,文化素质低,担心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吃亏,就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即使他做错喇叭,也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这样的理由护着他,致使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自护心理。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在偶然出现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我们应该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

1 / 2


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

其次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的家长要常观看育儿知识展览,阅读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作为被攻击孩子的家长要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以牙还牙”只会制造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作为具有攻击性孩子的家长,首先要提高攻击性行为对孩子和社会有消极影响的认识,走出攻击性行为不算严重错误的认识误区。对于孩子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它的危害,并在孩子面前旗帜鲜明地表达对这一行为的反对态度。教师在幼儿园要把具有攻击性强的幼儿放在心上,把他们的攻击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家里,家长不要只忙于自己的事情,忽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另外,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交流,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幼儿矫正攻击性行为。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de53c2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