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试卷+答案版)

2022-07-31 22: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试卷+答案版)》,欢迎阅读!
文部,受降,古诗词,诵读,上册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课时练

一、理解性默写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试题精选

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间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D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2.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 一夜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3.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B.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C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D.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52020·河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蜂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记征人语(其一) (清)纳兰性德



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

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兜鍪卧听潮。

(注)①楚云燕月:楚天的云和燕山的月。②兜鳌(móu:古代战士的头盔。 1)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借助____________等意象来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和寂静。 2)请结合两首诗歌的三、四两句,分析两首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试题精选 1B

2B

3B

4《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51)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大漠月夜图) 艺术技巧: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雪,将明月比作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②对偶;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2)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61)沙、月;

2)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歌中征人听闻芦管声,勾起了思乡之情,也做出了望乡之举动;《记征人语》一诗中,不仅写了征人思乡夜不能寐“卧听潮”的情景,也描绘了他们时刻待命报效祖国“枕兜鍪”的决心,以及为了戍守边疆“自是无归梦”的无怨无悔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c24006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