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理论

2022-12-13 23:2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专业化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理论》,欢迎阅读!
专业化,理论,基本,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理论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profession本文所论述的专业是个社会学的概念,从社会分工、职业分类的角度来定义的,即专门性职业它是在社会分工、职业分化中形成的一类特殊的职业,是指一群人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技能,并以此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的专门性职业。

专业化(professional)专业化一般有两层涵义,一种是指一个普通职业逐渐professionalization一词来表示,侧重讲过程涵义;二是指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用professionalism比来表示,侧重讲性质涵义。本专题的侧重点在第一层含义。

教师的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r growth指教师专业成长是多阶段的连续过程。是职前教育、上岗适应和在职提高一体化的过程,职前院校教育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教师专业化(teacher professional)主要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这两个不同的思维角度是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进程而不断明晰的,最出的研究采用的是群体专业化的策略,关注提高教师教学工作专业化水平,以后人们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向教师个体专业化,强调教师个体的被动专业化和主动专业化。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形成中的专业

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专业,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分工的发展变化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变化。任何职业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即有社会存在的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福利所担负的责任,对于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事业的意义。每一种职业的社会功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专门职业对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的重要性表现在它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即它不但对社会有作用和贡献,而且其作用和贡献“更是整体社会继续存在及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倘若专业服务不足或水准低落,则会对社会构成 严重的伤害。

2、专门职业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


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是一种职业能够被认可为专业的理论依据和技能保障。作为一门专业,必须建构起自己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具体的专业活动提供思想指导,从理论上指明专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专业知识的框架,明确专业活动的对象和范围,掌握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专门职业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决定了从业人员只有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其工作方法和实践能力,胜任专业工作。正如有的学者指出:首先,由于专业知识是包括理论系统与实践原则,所以专业的训练每每较其他职业需要更长时间的学理学习及在职实习,因此专业的职业社会化较完整和深入;其次,由于专业知识享有一定学术地位,故能成为现代大学内的一独立学科;再次,于专业知识是包括复杂的理论系统及实践原则,加上专业内具备一套特有的词汇、传播方式与操作程序,因此专业知识自成一封闭系统,而形成所谓的“圈内的知识”,而且“圈内的知识”的形象更能为社会大众所接纳,即一般人均相信专业知识非他们所能理解、掌握并接受的,只有受过专业训练才有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否则便可能对整体社会构成伤害。

3、专门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是专业实践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专业活动所依赖的专业知识是“圈内的知识”,是一套“高深的学术”,它只能为专业人员所掌握,并为专业人员所垄断。因此,只有业内人员才有能力对业内的事务做出判断,控制业内的裁决权,为了独揽业内的裁决权、专业内必须形成一个对从业人员具有制裁权力的专业组织。 ()教师的社会功能

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职业,其社会功能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此,就教师职业的贡献及其社会功能而言,在本质上它应该被看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在制度层面上已获得了高等教育的地位,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就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所依赖的学科基础而言就远不如其制度那般稳固并得到认可,人们对此的认识相互冲突,并为此争论不休。 ()教师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

1、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即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识教育的学科知识。这种双重的学科基础是教师教育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即所谓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学术性强调的是任教学科的学术水平,师范性强调的是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人们都承认,从事教学工作首先必须掌握所教的学科的知识,而且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对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谓“良师必学者”。因此,对教师学历的要求首先是体现在所教的学科知识方面应达到文理学科同等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很多人亦赞成,从事教学工作需要具备教育学科的知识,要了解教育的理念、学生的心理、教育的方法等知识。

教学工作的双重学科基础使得教师教育在和其他专业教育相同的时间内既达到同等的学术水平,又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显然这是一种“鱼与熊掌兼得”的要求。因此,人们或者强调首先保证教师教育的学术性,或者强调重视教教育的师范性,总之,两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同时获得满足。在现实情况中,师范性的一面往往更容易成为强调学术性的牺牲品,其原因是人们对教育科性质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不少人认为只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做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是否具备教育学科的知识则无关紧要,教育学科知识对从事教学工作有用但非必要。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f8922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