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2022-07-17 01:06: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陋室铭》,欢迎阅读!
陋室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2 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

3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 二、解词

1、名:出名,有名 2、灵:灵异 3、斯:这 4、惟:只 5、陋室:简陋的屋子 6、吾:我,这里指陋室主人

7、馨:香气 8、德馨:指品德高尚 9、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10、鸿:大 11、儒:旧指读书人

12、白丁:平民,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13、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14、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5、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6、案牍:公文,文书,

17、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使„„劳累 18、形:形体,身体 三、内容结构

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四、主旨

本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为陋室作铭而言情述志,陋室不陋是对主人品德高尚的送样,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

1 文章的点题句是/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 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7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六、阅读分析题

1. 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是用什么方式引出主旨的?

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方式 :比兴写法(类比,起兴)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1)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清幽雅致。 2)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博学多识(儒雅博学) 3)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情雅趣) 突出陋室“雅”的特点。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1)对偶、拟人 2“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4.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1


1)实:谈笑有鸿儒

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

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可以调琴素”照应了哪句?“阅金经”照应了哪句?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类比

3)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7.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点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中心。

结构上:照应开头,回应’惟吾德馨“一句,深化文章主旨。引孔子的话具有雄辩的力量,可令人信服。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

8.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9.纵观全文,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

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何深刻含义?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对偶、比喻(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点明陋室不陋。

12.本文多用骈句,请赏析本文运用的几组骈句。文中的散句是哪一个? 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尤为陋室增添

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春意,表现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表现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杜甫草堂 钱钟书的书斋 1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重,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的鄙弃,以及自己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15.结合原文分析,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作者以山水比喻陋室,极力强调陋室不陋,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6.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意为为“陋室”做铭,但论证的主旨却是“陋室”的不陋,这样写矛盾么?有怎样的

深意?

不矛盾。这是一种反向立意的写法,题目中的“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中的“陋”为“鄙俗”之意。本文

意不再显示陋室本身,二是托物言志,结对陋室的描写来表明自己的情趣志向。所以巧妙的将此文主旨立意为陋室不陋——因为是主人品德高尚。以此来说明以个人品德高尚可以使“陋”变为“不陋”

17.本文在描写陋室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正反虚实互相照应,相映成趣,请你从文中找去几处虚实结合的

地方。

一: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二: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喜欢 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

19.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2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2




21.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

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

22.请就本文对陋室的描写从内容或写法上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以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描写处处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尾“何陋之有”张目。 七、对联

1 琴棋书画 般般皆雅致

春夏秋冬 季季有闲情 2 志雅 趣雅 陋室雅

才高 艺高 品德高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d5263daf1ffc4fff47ac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