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22-11-16 17:1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古诗词,运用,比较,教学,阅读

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袁姝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第5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流畅地背诵古诗词,还要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绚烂多彩,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

理运用比较阅读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确定比较点

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首要内容就是确定比较点。精准有度的比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投入阅读,感受文字的魅力。例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咏柳》时,教师就可以将该诗与曾巩的《咏柳》作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贺知章的《咏柳》,用“碧玉”“绿丝”形容柳树,在他眼中,柳树就像是少女一般亭亭玉立。而在曾巩眼中,柳树则是用“乱条”“狂”这样的词来形容,将柳条描述成了一个随风狂舞的小人。教师借由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的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感受两位诗人笔下柳的不同状态,从而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

二、比较同一性

当教师确定了比较点之后,就要带领学生从两方面来比较古诗词。一个是比较两首古诗的同一性,另一方面则是比较古诗词的差异性。就贺知章和曾巩的两首《咏柳》而言,教师可以先比较其同一性。

从景物上来说,这两首诗都是在描述柳;从体裁上来说,两首诗都属于七言绝句;从创作角度来说,都是诗人看到二月飞柳之后发出的感慨。教师引导学生对两首古诗的同一性进行比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比较阅读,寻找出更多的共同点,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达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三、比较差异性

比较古诗词的差异性,也就是将两首诗放在一起,寻找不同之处。在古诗词教学中,差异性比较是很常见的教学手段。比较相同作者的不同古诗词,或者比较内容相同不同作者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

虽然两首诗都是《咏柳》,但是作者所处的朝代却是不同的,当时的政治背景也是有差异性的,因此在描写景物时,所表达的情感也是截然不同的。贺知章的《咏柳》,更多的是赞美柳枝,在他的笔下,杨柳青青,春风吹拂,朦胧中带着淡淡的美感。他将杨柳形容成一个美人,柳条形容成千条万缕的绿色丝绸,做了美人的裙子,仅仅两句诗,就将杨柳婀娜多姿的样子描述了出来。而在曾巩的诗中,他形容柳条不过是刚刚长出来,却在东风下狂飘乱舞,将杨柳拟人化,让读者瞬间看到杨柳张扬任性的一面。

贺知章的《咏柳》将春风巧妙的比喻成了剪刀,其实是借着杨柳来歌颂春风,是春风创造了美,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欣喜之情。而曾巩却是借着咏柳,将柳絮飞花描写得十分生动,让读者看到了柳絮“小人得志”的猖狂模样,同时也是借由柳絮,来讽刺当时的势利小人,借由景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教师带领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比较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运用比较阅读法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红纲小学)

(责任编辑张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37b74a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