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2022-03-29 11:4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礼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欢迎阅读!
论语,注释,原文,延伸,解读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4)”(《论语·泰伯第八》) 【注释】 (1)劳:劳倦。

(2)葸:音,畏惧、退缩。 (3)绞:急切。

(4)偷:感情淡薄、冷漠。 【翻译】

孔子说:一味要求恭敬,而不懂得以礼节制,就会劳倦;一味要求谨慎,而不懂得以礼节制,就会变成畏怯多惧;味凭恃武勇,而不懂以礼节制,就会作乱闯祸;一味要求爽直待人,而不懂以礼节制,就会尖刻伤人。居上位的人,能够厚待亲长,百姓自然会兴起仁厚的风气。居上位的人,能够不遗忘、背弃故交旧游,百姓自然不至于冷漠待人。 【评析】

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在孔子看来,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所谓的,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在《礼记·哀公问》中,他明确指出: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所以,他认为讲礼,更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其内在精神。

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为,注重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






求弟子们严格遵守。他教育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他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理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所讲的行为准则,也具有教化性质,要义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因而在精神上与德互相渗透贯通,所以孔子明确地把二者结合起来,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延展】

1、想想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中,有哪些有符合礼法的规范?又有哪些没有符合需要改进的?

2、仁厚、善良的风气是人人所喜爱的,不管在社会上、在家庭中、在学校内等,而要有这美好的环境,得靠人人做起,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到那些事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feec8f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