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2023-03-27 17:0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意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改正自己的缺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三年级学生,知识、能力都处于转折阶段,学生非常喜欢《寓言故事》,但理解课文的能力却较差。教师借此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文中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化、生动化、清晰化。学生通过自读、小组读、分段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很快就明白了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补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教学目标:

1、会认文中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 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你还知道哪些?

3 寓言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

刺某种人。)

4 “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5 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 ,我们先来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 板书课题: 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播放课件《寓言两则》中亡羊补牢的故事。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的感情。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3 、先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把课文默读一遍,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 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教育资源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借用媒体资源范读,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他讲的真好,在这老师想问问你们,养羊人一共丢了几只羊?第一次羊是怎么丢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1)指名读。

2 课件展示生词:窟窿、羊圈。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圈”是多音字。 3“窟窿”是什么? 4、齐读这句话。

2 、当他丢了一只羊的时候,街坊是怎样劝他的?

1)课件出示“街坊”提示“坊”在这儿读轻声。那 “街坊”是什么什么意思? 2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指导评议,齐读。

3、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的语气。 他这么说,当时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4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23节。

5、指名读,评议。

6 、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提示“又”字要重读,强调他又丢了一只羊。 3)齐读第4节。 7、理解题意。

1 我们一起来看看1——4节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应该是什

么?(亡羊)

2 那亡在这 是什么意思?(丢失) 3 它还有什么意思?(死亡)

8、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9、讨论交流,课件出示相关问题。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10、理解题意。

1 这一部分用题目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补牢) 2 结合这部分内容说说“牢”是什么意思? 3 那“亡羊补牢“又是什么意思呢?怎么说,评议。 四、体会寓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f3a59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