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教学反思

2022-10-29 21:1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舟过安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安仁,反思,教学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历来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我十分佩服那些伟大的诗人,短短几句诗文,包含的内容多,含义深刻。教学中我常常满怀激情,入情入境。诗文教完了,我的心还久久不能平静。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读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读中感悟到的,然后创设情境: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想象一下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再把想象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适当的加入自己的想象,把短小的诗文变成一个优美的小短文,这是我课前的设计,可是真正实施到课堂中,却不尽人意。

课下我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想到了,可是到了实施的时候却有很多不足呢?也许在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自己有了一些转变,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没能真正的迈出那一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勇敢的尝试,迈开自己的步子,新课程不能只是想在脑子里、记在心里,而是要用在课堂中。

《舟过安仁》这首古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本诗的教学,我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那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然后再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古诗。

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在将初步理解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

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本提供的画面,说说全诗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看看他们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这样来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要求朗读时紧密联系诗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来体验那种亲切感。

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和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学习,对于诗中的重点词,学生能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得比较到位。而且能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短文,整节课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果比较好。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本诗和孩子的生活情境虽远却紧密相关,更让孩子充满了兴趣。《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古诗教学提出:阅读诗歌,答题把我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结合这样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此首古诗时,我着重采用以下方法:“涵咏诵读”、“创境想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0e0baf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