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明清时期汾河生态问题产生的背景

2022-12-05 17:1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概括明清时期汾河生态问题产生的背景》,欢迎阅读!
汾河,明清,概括,时期,产生

概括明清时期汾河生态问题产生的背景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黄土高原人民生产力得到提高,加上自然气候变迁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汾河流域遭受了巨大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欧美列强不断入侵,对中国内陆腹地形成包围,掠夺、殖民和经济渗透。据统计,从道光至光绪年间,中国有关黄河改道工程、山洪治理以及“水患”等问题出现过近百个奏折。这些意见与批示均直接或间接反映在政府文书档案里,而且很多都被当做决策依据。由于缺乏科学性,造成许多错误甚至失败。如:1855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曾向朝廷建议疏浚运河,但未获准行;1861年,李鸿章再度请求开挖运河,仍无结果……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主要的农业区之一,耕地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粮食产量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它又是晋南煤炭基地,矿藏丰富,仅阳泉市境内已探明储量达4亿吨以上。同时,汾河流域又是华北重要交通枢纽,铁路干线纵横交织,公路网遍布城乡,并有航空港可供使用。由于黄河几十年来多次泛滥,致使汾河流域水灾频繁,尤其是每逢汛期,洪水暴涨,威胁着周边各县,对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外还有水利方面,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在河南兰考附近入海,给两岸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元代末年,黄河改道,洪水冲毁汴梁城。明初,黄河再次南移,夺淮入海,淹没江苏徐州、邳州等城镇。万历年间,黄河又北徙,淹没河南怀庆(今沁阳)等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黄河北徙后复故道,改为经山东入渤海。但是,清



- 1 -


朝晚期以来,随着国势衰弱,对内残酷压迫剥削,对外丧权辱国,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黄河河道越来越往北偏移,形成了黄河夺淮入海的局面。自从黄河夺淮入海后,中国水患更加严重,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 其次,环境污染也是造成汾河生态危机的原因之一。据调查研究,汾河流域大气质量恶化,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1.5倍,二氧化氮含量超标2.7倍,二氧化碳含量超标6.3倍,烟尘含量超标0.4倍,悬浮物含量超标8.9倍,酸雨超标20%,降尘量达3050毫米/日,酸雨覆盖率达80% PM10浓度平均值达1200微克/立方米,平均风速低于2/秒,污染指数大于200。长期以来,河流沿岸居民的饮用水源大部分取自汾河,如今这些水源也已受到污染。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2a3996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