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存在的问题3300字

2022-12-31 21:4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存在的问题3300字》,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跨国公司,存在,问题,管理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存在的问题3300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公司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财务风险及其措施,并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问题及措施

1.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及管理

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时,财务管理活动由于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预期收益而遭受或有损失的可能性。它是相对于国内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言。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跨越了国界之后,面临各国的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各有不同,财务管理的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由于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面临的可能收益或潜在的损失,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跨国公司收益,减少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导致发生损失的可能,这就是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4]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一般的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 2.跨国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类

跨国公司由于理财环境的特殊性和自身经营管理的复杂性造成的财务管理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2.1内部风险

跨国公司的内部风险是指不受外部因素影响,由于自身战略目标的不同和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导致公司出现的一系列风险。表现在具体形式:在财务上是公司出现财务困境,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经营管理上表现为不能持续有效的经营等情况等。但公司的出现困境首先表现在财务方面,即资金的周转和流动出现问题。跨国公司的内部风险在本质上于一般国内企业并没有区别,但是由于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超越了一国的国界,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大了管理的范围,提高了管理的难度。在资金往来方面:跨国公司的资金往来不是单指一个国家的货币进行资金调整,而是在多个不同国家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之间进行资金调拨。避税方面,跨国公司考虑产品价格在转移过程中的影响,把利润所得来源进行调整,由高税率的国家调整到低税率或者是免税的国家或地区。这些都需要考虑汇率变化的问题。 2.2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那些因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风险,即通常所说的政治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外汇风险等。这些风险是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政治风险是在投资中,由于东道国政治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政策的变更导致在该国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甚至财产被没收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是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括金融投资和项目投资),由于东道国汇率的调整和政策的变化,导致跨国公司的投资在计量或者是评价时抵御预期的投资回报。融资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融资中,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这其中还包括跨国公司在融资中出现的利率风险等情况。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给公司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支出,收入带来的不确定性。它是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时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因为跨国公司贸易往来大都是以外币计价的,如果汇率发生变动,就会致使跨国公司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出现差异,从而承担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管理根据在产生的原因,一般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折算风险(也可称会


计风险) [3]

3.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3.1风险回避

是指跨国公司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预料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判断导致其发生的因素。在国际经营和财务管理活动中尽可能避免风险,是企业对付风险最彻底的方法,有效地风险回避,可以完全避免某一风险可能造成的所有损失。但是,应用风险回避方法受到一定限制,往往因放弃某一投资机会或回避某一种风险,却在另一层面增大了其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2风险减少

是指对于企业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设法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程度。跨国公司力图维持原有投资决策,实施风险对抗的积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时的损失程度。 3.3风险转移

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损失有意转给与其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风险转移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可能遭受损失的财产转移,可能会引起风险及损失的活动;二是将风险及其损失的财务结果转移,而不转移财产本身。 3.4风险自留

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资源承受该风险损失,可以采取风险自留和风险自保方式,自行消化风险损失。风险自留策略与风险减少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风险自留策略是在风险发生之后处理其险,而风险减少策略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采取措施,以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风险自留是损失发生后,将其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风险基金如呆账损失,大修理基金等,这适用于损失较小的风险。运用自留风险方式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企业的财务能力足以承担由风险可能造成的最坏后果,一旦损失发生,企业有充分的财务准备,不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很大影响。二是风险损失额可直接预测且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三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无其他处理方式可以选择。在实践过程中,有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或有计划自留和无计划自留之分[1]

4.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时间较短,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4.1综合风险观念不强

我国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关风险控制方面的论著大多集中于对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的研究。对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更多地关注某个风险引发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而较少地对企业所有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 4.2对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不够重视

财务风险度量的方法有很多,它们都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但跨国公司在运用这些度量工具进行分析决策时,很少关注这些度量工具的适用条件。所以,要合理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财务风险度量方法。

4.3陷入高杠杆、高风险的经营困境

目前一些跨国公司陷入高杠杆,高风险的经营困境。这与企业自身的资产状况有很大关系。一些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当和资产组合失衡,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利用,单位固定成本难以降低,企业以较低的销售水平维持高额的固定成本,显得捉襟见肘。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迅速。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闲置固定资产比重有增无减。这些不良固定资产的支出使企业经营负担沉重,效益下降,举步维艰。因此,企业必须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积极处置闲置资产,加速资产结构的调整,提高资产利用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4fe5ac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