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让语文课堂更真实

2022-03-26 16:4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无痕”让语文课堂更真实》,欢迎阅读!
课堂,语文,真实

“无痕”让语文课堂更真实

作者:陈亚梅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第3



特级教师李凤的“无痕语文”教学理论倡导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在“熏陶…‘浸染”中积累,讲究的是平素涵养,让学生经常“泡”在“语言实践之吧”,沉潜涵咏,策划交际,养真气,练内功。在不显露教学意图的前提下,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悟文化魅力,在自然交流中体味交际,在和谐的人文氛围中进行伙伴化、生态化、开放化的探学,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语言学习环境中生成知识与智慧,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无痕”语文,讲究理想的语文素养实现方式是:教学相长,在教学交融中让“学”攀上“教”之栏,越攀越高。

一、借境导入,奏响美妙乐章

创设一定情境导人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获得共鸣,定能吸引、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与教材文本相似的情境,能使教材文本更有活力,更能使教学富有启发性,使情境更加丰富多彩。以情境导人帮助学生开好头,让学生在深有同感的过程中找到“触发点”。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录音,要求学生闭眼聆听,并思考:从这澎湃的声音中,你获得了什么?待学生有所察觉和感知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19991229日,180名安塞腰鼓手参加的陕西省“千面锣鼓迎接2000年”大型庆祝活动时的场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其粗犷、豪迈之感。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很多学生都有“未识其鼓,却有先闻其声”的相见恨晚之感。有的学生通过聆听声音认为:这样的腰鼓有着如此不一般的声响,足见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让人感受到其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安塞腰鼓给了自己震撼心灵的启迪作用,让自己在聆听中感受了农民内心深处的心声,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精神世界,让自己更想与这些农民交朋友,与他们畅谈生活……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获得了更多新鲜感,让他们在深入探学中积累感知。 创设情境与文本教材相一致,能使学生在生动的环境中积累认知。多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出发,给他们更多现实生活资源,让他们能够带着相同的感知主动阅读课文,丰富认知视野,激活思维。

二、真读吐异,畅言丰富心声

无痕教学理论并非是放手让学生自由探学,而是带领学生在真正阅读的过程中坦言其内心真实的想法,给他们更多各抒己见的机会。引导学生认真读文本,积极探讨,走出围绕教师讲解千篇一律表达的困境。创设自由阅读空间,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交流,利于他们深化理解感悟。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诺贝尔》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通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围绕“你认为诺贝尔的伟大之处在什么地方?”从文本中摘录出相关表达信息。有的学生从诺贝尔不畏艰难险阻,历经几百次的实验终于取得成功的做法出发,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间断地实践探索才能取得成功;有的学生认为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给人们开山辟路、打通隧道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充分证明了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的学生从炸药的威力分析出炸药运用于战争则是毁灭性的打击,使人类不得不咽下自己的苦果等等。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教师不可一概否定或者肯定,而应结合他们各自表达的内容深入剖析原因,围绕诺贝尔精神展开叙述,让学生从中深受启发。

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时间,鼓励他们充分与文本作者、人物进行深入对话,挖出隐藏的信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自由表达想法,给他们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

三、开放互动,自觉实践体验




语言交际性要求语文更应从生活中挖掘教和学的资源,应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活化教学过程与方法。尝试开放互动,让学生在开放背景下自由探学语文,能使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实践中有所收获。开放互动,让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探学过程更加活泼。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中,可以创设学生开放互动的交流情境,引导他们就“如果时空能穿越,你遇到了贾岛与他怎样聊‘推敲’之事?…‘李凝见到了此首诗,会有怎样的反应?”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上述问题深入探讨。有的学生认为:贾岛的这种精神难怪被后人称之为“苦吟”诗人,更多体现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神,如果遇到了贾先生定会与他们探讨“推”与“敲”的细微差别;有的学生认为:“推”是一种不经意,更是一种随意,而从前文交代来看,贾岛收到邀请,更应该主动礼貌,所以应用“敲”,充分展现其文化修养;有的学生认为:李凝见了此首诗,定会为贾岛的诗才大加赞赏,两个“幽”字更是别出心裁,体现了贾岛的用心和隐士的幽静生活……借助这样开放互动的交流环境,学生由单纯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实践的参与者,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教材内容,给学生设计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思考题目,让他们在主动领会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修改,定能使问题更加集中突出。关注学生认识差异,允许他们结合实际主动畅言各自的意见和观点,让他们在深入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

四、鼓励创意.感受奇妙之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痕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主观投射的角度审视和阅读文字,让一个个静态文字闪烁着丰富的思想光芒和千姿百态的动作,彰显真情实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跳出过度解读的窠臼,让学生去深思、去质疑,获得不一样的感触。培养学生鲜活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始终是语文的“初衷”。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扮演孔子、子路、颜回等不同的角色,结合“游春”的特点,让他们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畅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有的学生模拟孔子,慢条斯理地阐述着自己对流水的认识,水无形却能容万物,有情有义,是不可多得的真君子;有的学生扮演了子路,倡导大同世界,有福同享的理想社会;有的学生扮演了颜回,认为做人要低调,不要随便表功;有的学生在扮演颜回的同时,还现场自编歌词演唱:“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几回,我要多行善事不张扬;乐于助人是本分,却要懂得知恩图报……”多么有创意的歌词。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不妨多融人到他们探学的过程中,退居他们身后主动观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给他们更多的引导,让孔子游春和探学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通过角色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探学此文,使学生获得了更多自主创意和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了探知的神奇之旅。

鼓励学生创意,就是在尊重和信任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腾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主动讨论、争辩,让他们的思维灵感不断碰撞并使之产生耀眼的火花。多运用激励评价的方式认可学生,让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主动展现自己。

李凤老师说:“教育是水的载歌载舞,轻柔舒适而又不露痕迹。”“无”,并非真的什么都没有,而是潜在的“有”,在淡化教学关系中以更加生活化、开放化的理念引导学生探学。“痕”,其实更是一种“智慧”,多带领学生去行中国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愉快之旅,让学生徜徉在幸福中,“带着幸福上路”,载着幸福归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句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786807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