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2022-08-15 01:0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乡风俗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
社会实践,风俗,寒假,家乡,报告

家乡风俗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风俗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养不断提高,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规律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乡风俗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我来自陕北的农村,在我的家乡,现在照旧保存着许多比较古老和传统的习惯,其中最著名的非窑洞和土炕莫属。

虽然经过这多年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洁净的楼房和平房,但在农村的大多数地方,人们还是情愿住在窑洞中,睡在土炕上。 凡是住过陕北窑洞土炕的人都知道一个好处,那便是冬暖夏凉,这种起居方式记载着陕北人繁衍生息奋勉自强的生活痕迹,让人一生受益,它昭示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源远流长的民风民情千秋轮回。 原始的陕北土炕,“土”的掉“渣”。它已土为主体,又接纳休息着以土为生的群体,所以从原祖到子孙都称它为土炕。

陕北的土炕如同负重的黄牛驼载了太多的责任。春秋季节烧一把火,逼逼潮气暖暖腰身,老汉们背庄稼翻大山腰不酸腿不疼,冬季火炕一烧满窑暖气,老人们盘腿而坐,谈论家长里短,孩子们趴在炕上嬉闹,媳妇们量鞋底纳鞋垫,勤快的婆姨们把黄豆,绿豆,黑豆分别装在不同的坛子里,放在热锅头,盖上被子,不几天就生出白白嫩嫩的豆芽,或送人,或自家吃,而一家之主则抽着烟,方案着过年,盘


算来年的生产......

现在许多青年人走出了这片黄土地,在另一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但他们的骨子里永久透着陕北特有的黄土气息。而生活在那里的人照旧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而在新建的'平房中,虽然现代化得家具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着许多变化,而现代的一些建材资料也使得土炕换了新颜,人们不再为土炕掉渣而觉得不洁净了。虽然“腹”中还是土,有些则用上水泥浇铸的条形炕沿,瓷砖贴炕的前脸及四周,使土炕也具有了些现代气息。 而今,许多已经在外的老人都想着回到陕北,回到那生疏的土炕上去养老。陕北土炕是汇聚人生和才智的集散场所,陕北的人,走完的生命的最终一步,仍把灵魂留在了他的土炕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af6d06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