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2-03-23 04:5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注思维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欢迎阅读!
素养,语文,思维,提升,核心



关注思维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一些错误明明改对了,甚至改了很多遍,但是,再做时又错了;为什么你已经在教学时引领全班对这个知识点或能力点进行了训练,但如果题型略有迁移,孩子就又无从下手了呢?

我们的课堂中,许多时候貌似学习在发生,其实没有在真发生。老师与反应快的孩子结成了教学的回路之后,现场反应慢的孩子便失去了学习的机会,造成课堂教学的短路学生思维的培养没能得到足够重视。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多、理性分析多、理解内容多,学生的阅读感悟少、思维训练少、应用迁移少。缺少了思维的碰撞。

究竟什么能让黑板上的学习、讲台上的学习最后变成课桌上的学习呢?其实,不是老师精彩的言辞,而是老师为学生设想的,学生真正所需要经历的,学习任务;以及能体现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学时,所展现出的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品质的提升。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的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是对语言另一个维度的理解,思维是对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们是一体两面。我们所说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对语言的重新的建构和理解,是基于语言,是在语言中,是为了促成语言更好的发展的。

下面我 将从拓宽思维的广度、发掘思维的深度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时间关系就重点阐述前两方面。 一、拓宽思维的广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维因素是非常广泛的:如丑小鸭主题探究的广阔性,去年的树的思维深刻性,学会看病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等等。依据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类型,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确定思维的训练点,选择与之相应的教学法,巧设问题,有效发展学生各项思维品质。

方法一:紧扣课题。题目是文章的核心,抓住了题目,往往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老人与海鸥》一课,围绕课题设计练习:①老人与海鸥是词组式,现在请你把它拓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老人与海鸥 (怎么样)②学生默读思考。交流:每日相伴、语言相通、像亲人一样、难舍难分。③根据学生所填短句,学习对应的有关段落。以此为,展开整篇文章的教学,化繁为简。




方法二:捕捉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教学中打开了这扇窗,就能精准地切入,引领学生入文。如六年级《桃花心木》一课,执教者抓住文眼锻炼一词:先借助字典理解锻炼借助课件演示锻炼的构字原理并据此想象画面——得出结论,锻炼的本义及引申义造、磨炼”——接着,圈出文中体现种树人锻炼桃花心木的语句,思考种树人让桃花心木苗不确定中”“锻炼的目的——然后,联系生活理解锻炼。围绕文眼层层设疑,步步设障,谈谈、想想、议议,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方法三:把握主线。六年级《穷人》一课,执教者在梳理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后,第二个环节:用一个词或几个词语说说桑娜给你留下的印象(善良、能干、贫穷、有同情心、爱丈夫)——走进小说,看作者怎么把这些特点写清楚?任选其中一个特点进行研究。接下来的环节:分享学习成果,研究贫穷善良。像这样抓主线条,集零为整,变散为聚,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既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

评价一节语文课是否有效,首要的标准就是看课堂上学生思考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思维是否有梯度。语文课堂上轻轻滑过文本、无效对话的现状是一种表象的学习,是无价值思维的展示。课堂上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与思考,以多种方法去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二、发掘思维的深度

教学实践证明:真正的知识更多地来自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教学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的频道翻转,而是怎样为不同的孩子提供适合孩子的学习。我们不可以剥夺学生自己学会的权利,老师也不可以放弃的责任,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本本身的矛盾,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告诉孩子有一种方法叫做抓住诗歌里的矛盾来学习。什么矛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什么是孤帆?长江是主干道,帆影点点,繁华无比,又是阳春三月,怎么就孤帆了呢?这一问挑起了矛盾,学生思想产生了碰撞,陷入了积极思考。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了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

再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问得有方法,引发学生思维,孩子可能就发现得非常多,收获得非常多。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层层递进的深入思考。

问题①:凤辣子是个怎样的人?(有钱人、美女、很关心人、很热情)

问题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出示: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等) 问题③:你现在就是凤辣子,请你说说林妹妹几岁了(不知道),可也上过学(不知道),她现吃什么药(不知道)。一问三不知,你们刚才不是问了吗,为什么林黛玉所有的




情况都不知道呢?教师抓住矛盾加以展示,于矛盾之处生疑探疑,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通过探究,学生得出结论,凤辣子只是装装样子,假热情。

再探究:她为什么要说这番话?于是本质就给学生挖掘出来了——为了拍贾母的马屁,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于是更大的问题就出来了:整篇文章,整个小说,都在写她的炫耀,都在写她的溜须拍马,请你找出她的话。学生再读,于是发现文章非常有趣,课文第一句我来迟就在炫耀,在众人皆敛声屏气的氛围中,王熙凤彩绣辉煌,媳妇丫鬟围拥着出场,诞无礼,由此可见,她在贾府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抓住矛盾或文本中作者隐去的空白,质疑探究,既理解了作品的深意,又引起思维的共振。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创造性及批判性思考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当课堂成为学堂,在关注语用的同时,凸显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制高点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就把握住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三、改变思维的方式

教育学认为:语文是人脑和感官相互协调,凭借语言形式进行认知和表达的思维系统,这个系统由三大要素组成:知识系统思维系统能力系统。语文应该怎么学?当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的学习方式,体现阅读本质的学习出现时,才是真阅读与真思维。 方法之一,思维导图。

思维方式的转变强调的是对学生学的促进,老师这时是站在学生身后,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促进者,而不是站在前面成为学生的制约者。几分钟的沉默,学生静静地看看写写,这个看看写写的过程意味着学习在真的发生,孩子们在亲历思考的过程,教师要真的舍得花这个时间,使思维培养落到实处。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必须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5f64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