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

2022-04-09 03:2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欢迎阅读!
兴衰,大国,报告,读书

大国视角下的世界

——《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

摘要】公元1500年以来,大国兴衰更替不断,几度沉沦,在一次次的革命、战争中的角逐和博弈中,有的国家走向世界权力的巅峰,有的国家黯然退场。作者保罗·肯尼迪运用大量的史实和数据描绘了这五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关键词1.明代中国的落没和欧洲的奇迹 2.日不落帝国和美国的崛起3.两极世界里的超级大国4.二十一世纪的走向 一、 代中国的落没和欧洲的奇迹

可以说,在15世纪时,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巨大的优势,人口众多,政府科层制结构井然有序,以造船、航海、炼铁和造纸等为代表的产业技术在世界领先,商业在经过宋朝政府的努力后迅速地发展起来,在明后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然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君本思想发展的高潮,中央集权在朱元璋废相以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专制之风愈演愈烈;长期以来儒家的正统地位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思想保守、因循守旧是这个时代人们的一致的精神状态,恢复旧秩序似乎成为了这时文人的唯一任务;内陆方面,中国长期饱受蒙古侵略之苦,在冷兵器时代,以农耕为主的明朝,战斗力弱小,战争的机动性差,所以明朝转移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与蒙古对抗,只能匀出少量的注意力到东南沿海地区,所以出于某种似乎有理的战略理由,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内部的贫富矛盾、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摩擦不断累积,社会普遍的仇富心理暗潮涌动。还有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工业、商业被视为“末”,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被抑制。

思想、文化制度上的僵化抹杀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而在这个时代的西方世界,开始探索世界,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改革、宗教改革、工业革命、技术创新。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时代航海家开启了航海时代,探索新世界的背后,是对非洲、美洲地区疯狂地掠夺劳动力和资源,这些掠夺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 我们不禁感到好奇,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在西方世界拥有发展的土壤?首先,是欧洲的多元化。欧洲没有广袤的平原,虽然总体海拔不高,但整体版图被山脉和大片森林划分得支离破碎,所以不容易被骑兵帝国迅速统治,再加上,恒河流域等等不像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那样富饶,能够为企图统一欧洲的强大国家提供众多的粮食等物质基础。地理上的多元化孕育了政治上的多元化,虽然统一一直以来是欧洲的夙愿,但从来没有一个帝国可以以一国之力统治这片宽广的大陆。罗马做了极大的努力,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其次,是贸易的发展。可以说,地理上的多元化也导致了欧洲贸易的发达,不同地域,气候不同,产品不同,也就形成了物品交换地可能,不像中国可以做一个自己自足的农业国。还有,政治上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贸易的发展。欧洲从来没有拥有一个强大的专制的中央政府来抑制商业的发展,像中国封建社会那样全面大面积的抑制商业发展几无可能,因为无论A国如何抑制商业,欧洲的其他国家的君主总会因为贸易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对本国的贸易亮起绿灯。最后,


是交通。欧洲水路方便,运输成本低,使得贸易成为可能。 二、 不落帝国和美国的崛起

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无疑是殖民者向外扩张的“胜利者”,英国人将海军优势、财政信用、商业才干和结盟外交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世界明显占据着领先地位。首先爆发在英国地第一次工业革命更是将英国地生产力发展推向了小高潮,它使得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地份额翻了几番,这时的英国也已经成为了世界贸易中心。同时英国自由放任的体制结构以及经济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英国可以称为是国富民强。再加上这个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版图,被称为是日不落帝国。然而这个帝国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科技创新疲软和保守,使它逐渐丧失霸主地位而被美国取代。 和许多国家不同,美国从独立战争胜利开始就把自由平等写进宪法,这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国家。自由发掘了这个国家和人民无穷的创造力,而对平等的追求也促成了南北战争解放黑奴。在南北战争中,南方在一开始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部分是因为南方是为了生存而战,士兵的气势如虹,还有接受过优良教育的白人农场主作为将领,也通过进口弹药和其他补给品来缓解自身装备不足的缺陷;但是,从战争的后期看来,北方显然拥有更加强大的经济实力,这种雄厚的工业基础支撑了北方在战争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的资源匮乏,再加上对于黑奴的解放,极大地扩充了军队的实力。南北战争将大量原本被困于农庄地黑人劳动力填充到工厂的生产中了。 三、 极世界里的超级大国

二战以后,德国统治欧洲的美好图景破灭,正如日本称霸远东和太平洋的野心一般,英国由于对于原先技术的保守,也慢慢地衰弱下来。大多数地国家也因为战争变得精疲力竭。这时也只有美国和苏联称得上“超级大国”1940-1944美工业由于军事需要急速发展,民用经济方面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而苏联依靠着强大的国家意志举全国之力重点发展重工业,然经济上一穷二白,民众苦不堪言,但还是发展成了军事力量足以和美抗衡的大国。 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社会主义阵营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几乎所有的新独立的国家都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而资本主义国家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不可自拔,美苏两国的力量抗争主要体现在巴西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 然而由于苏联体制本身的缺陷,和强大的国家机器必然给它的民众透不过气的压力,苏联内部的贫富之间的矛盾不断的积蓄着,等待着临界值时统一爆发。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个世界维持了多年的两极对峙局面终于随着一极的崩塌宣告结束。 四、 十一世纪的走向

二十一世纪,是一超多强。第三世界不断发展壮大,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金砖五国这样的组织。中国在呼吁和平中发展,美国经历了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金融信誉下降,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政局也变得变幻莫测,底层人民开始也站上政治舞台发出声音。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会维持“一超多强”的局面吗?还是形成更为多元化的“多极世界”呢?很让人好奇。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盛不衰,在一个国家崛起的背后在二十一世纪以及未来可能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强力推动,还有较为完善的社会制度在支撑着。在大国兴衰命运落落过程中,这个世界不断向着更美好更理想的未来发展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a3286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