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与纠正对策

2023-04-29 06:2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与纠正对策》,欢迎阅读!
手机依赖症,成因,纠正,对策,大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与纠正对策

作者:马兰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6

要: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手机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时出现了手机依赖成瘾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其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危害。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纠正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症 成因 纠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53-02

手机在当代已经成为普通人的专属,然而就在手机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娱乐的同时,一种随之而来的心理病--手机依赖症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台湾有70%的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征兆,70%的韩国大学生呈现手机中毒症候群。我国的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现象,如突然忘记带手机时,40%的大学生觉得很不舒服,37%的大学生觉得无法容忍,一定要取回;超过一半的人学生表示如果长时间收不到短信,甚至把别人的短信铃声误认为是自己的。 1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概述

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它并不是指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而是过度滥用甚至沉湎于游戏,网络,短信,拍照等手机功能,并因此危害了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症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成瘾。同时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交往障碍和心理疾病,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在享受理性选择和科技便利的同时,很容易被人们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束缚,进入所谓理性的樊笼 2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比自己的预期要长,甚至有50%的大学生因时间花费在手机上而影响睡眠。超过50%的大学生报告没有手机会感觉失落,一段时间没有看短信或者没有开机,40%的大学生就感到焦虑不安。归纳起来手机依赖成瘾原因如下: 2.1 心理诉求的需要

大学生通过手机打电话、发送短信、QQ、微信、飞信等传递消息,诉说感受,表达感情,以此缓解繁重学习压力,把手机上网当成生活困难委屈的倾诉工具,形成抑郁的性格,对手机更加依赖。 2.2 思维方式的替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网络边界的不断延伸,所囊括的知识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各种知识可以说尽在网络之中,在完成教学作业时,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图省事,纷纷利用手机上网查找答案,甚至考试的时候,有的学生毫无顾忌地使用手机查答案,总感觉只有手机网络上的答案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就自信能力降低,产生了焦虑感,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2.3 沟通便捷的需求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部分大学生以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猛,提早为就业铺路为由,刻意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现实情况是大学学业繁重,面对面交流没有时间保障,而便捷的手机沟通省去很多麻烦,但影响了实际沟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孤独的性格,对手机产生依赖。

2.4 与众一致的需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且价格便宜,已经悄悄地走进大学课堂,在从众心理驱使下,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课前、课上、课后都在玩手机,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大学生也开始玩手机上网,彼此感染影响,从开始几分钟,到后来几小时,再后来不分课上课下,最后到了不玩手机感觉与众不同,从而产生强迫感,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3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矫正对策 3.1 自身矫正对策

1)树立正确目标。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变被动监督学习为主动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同时遵守课堂教学秩序,加强对手机的使用,积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树牢人生奋斗目标。

2)强化自我引导。克服手机依赖症关键是大学生自身,要树立信心,遇到情绪低落时,避开手机,及时转移注意力;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要立足自身解决,也可寻求同学帮助,不要一味相信通过网络寻求倾诉对象帮助解决。

3)勇于社会实践。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学习知识也是为将来社会实践少走弯路,提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早了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反过来又直接推动大学期间的学习,所以说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思维和交流沟通能力,例如参加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消防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安全知识宣讲等。

4)提升交际能力。大学生要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大学生辩论大赛、演讲比赛、晚会等活动,感受面对面交流沟通氛围,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交往,让自己避免因手机工具而陷于孤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47da41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