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2022-03-28 04:0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爱莲说》,欢迎阅读!
爱莲说

《爱莲说》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家,字 。号 2.本文体裁是 ,这是一种 的文体。 三、原文填空 1《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能通达事理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5《爱莲说》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爱莲说》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莲,花之君子者也是 7《爱莲说》写莲正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爱莲说》写莲端庄、雅致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爱莲说》中写莲能坚守操守,既不因处逆境就随波逐流,也不因处境优越就炫耀忘形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了他们对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12)最能表现莲洁身自好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13)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世人甚爱牡丹。 四、文章探究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3《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8.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12.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13.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答:庄重而高雅。

15.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17、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 18、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

19 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20、用一组骈句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花:风定梅花香,月寒只影俏。 21、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莲花)

22、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3“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aff34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