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2022-09-28 17:02: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欢迎阅读!
生序,东阳



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1、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2、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3、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 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要文言词汇。

2、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题目解说】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序”是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 【走进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等。 【背景链接】

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也在京城,就读于“太学”。马生回乡探亲,宋濂写了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道为学之难”,以身作则,勉励马生刻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弗之怠(dài) 被(pī) 绮(qǐ)绣 烨(yè)然 缊(yùn 袍敝(bì)衣 (lǐn)稍裘(qiú) (wèi) (yè (zhuàn) (zhì) ⒉虚词 ①以:

1)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2)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3)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②之:

1)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 (走送之)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③而:

1)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2)表修饰:(久而乃和) ⒊通假字



1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③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 ⒋古今异义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②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③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快步跑,今义为趋势)④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多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⑤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⑥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⑦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 填充) ⒌一词多义

⑴患:①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②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⑵道:①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②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⑶至:①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②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⑷质:①询问,动词(援疑质理)②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⑸色:①(脸色(未尝稍降辞色)②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③颜色(课外) ⑹卒:①同“猝”。仓促,急速(行西逾陇卒)②突然 (则亡以应卒)③死 ④完毕 ⑤终于 ⑺慕:①仰慕(益慕圣贤之道) ②羡慕(略无慕艳意) ⒍词类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②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③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④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⑤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⑥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⑦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⒎倒装句

①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于)+名词(家)=介宾 状语 是状语后置 原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⒏省略句: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②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③撰长书以(之)为挚。

第二课时

【句段解读】

文中描写和议论语句,并说说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剖析】描写:“未尝稍降辞色”形象地写出了老师严肃的神态;“俯身倾耳”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奇案功德姿态;“烨然若神人”形象地写出了同舍生华丽的外表;“缊袍敝衣”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粗陋的衣着。 议论:“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点名虚心请教的好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也”点明不耻恶衣食的原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点明段旨;“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表明段旨;“是可谓善学者矣”点明马生的为人;“余故道为送至难以告之”点明段旨。

(文言文里的句子包含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探究】

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

【剖析】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自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诚实守信、尊师重教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写作借鉴】

⒈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作者从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 一方介绍学习刻苦,另一方面讲求师艰难 ,第三方面叙述求学的艰苦情况。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本章的结论便是从这些对比中引出的,因而很鲜明,很有说服力。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3分)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⑴余幼时即嗜学(shì) ⑵未尝稍降辞色(jiàng) ⑶媵人持汤沃灌(yìng ⑷烨然若神人(yè) ⑸足肤皲裂而不知(jūn。⑹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yùn ⑺负箧曳屣(xǐ) ⑻既加冠guān 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 ②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 ⑤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 ⑥或遇其叱咄 责骂,呵斥 ..

⑦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⑧腰白玉之环( 腰佩 ⒊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腰|白玉之环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答:天气非常寒冷,砚中墨汁结了很硬的冰,手指都不能弯曲,我仍不敢放松抄书。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

答:抄完了,跑着把书送还给人家,不敢超过一点约定的时间。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答:同住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装饰华贵的帽子,腰间佩戴着白玉环。 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因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穿不如别人。 ⒌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⒍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嗜学 家贫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⒎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3分) 得书之难(抄书之勤)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生活之艰)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 一阅读课文,完89题。22分) 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 ③尝趋百里外( 曾经 ④卒获有所闻( 最终 ⑤烨然若神人( 光彩照人的样子 ⑥色愈恭,礼愈 周到 ..

9.全文从几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3分) 答:读书之难,求教之难,行路之难,衣食之难。

10.从文中可以看出,明代太学生有哪些优越的学习条件?(3分) 答:日有廪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11.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对比。进一步突出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从而告诫他们要精其业,成其德。 12.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答: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1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3分)

答: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恪守信用、甘于贫困 14.本文给你有哪些启示?(4分)

答:①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与客观学习生活条件关系不大。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②应当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应当恭敬,谦虚。 二阅读《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完成1514题。15分)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结构图解】 合也。董生勉乎哉!

送东阳马生序 夫以子之不遇,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不敢稍逾越 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求学勤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余: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 无鲜肥滋味之享 ①知其必有合也(代董生,那里) ②风俗与化移易(改变) ..

求学艰 口体之奉不若人而不知 而观于其市(看看) 为我谢曰(致意)

(对比) 同舍生: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烨然若神人

16.概括各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艰苦求学--------------卒有所获 勤奋学习(自励;励人)

答:首段慰勉董生,说此去必有机遇。第二段笔锋一转,说此去是否有好机遇还不一定。第

【资料集锦】

三段借临别嘱托表明:有才能之士应出来为“天子”效力而不应归依藩镇。

宋濂冒雪访师

17.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3分)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

答:劝董郡南不要北去,但又不便明说。

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

18.本文与《马说》相比,体裁和语言有什么异同?(4分)

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

答:两篇短文的内容都是议论性的,但体裁不一,《马说》是议论文,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近。

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赠别文章,重在叙述。《马说》语言奇巧而言辩,文气畅达而波澜回转。

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语言恳切而意味深长,言外传意,委婉含蓄。

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1分)

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与课文相关

19.卫生部于201161日晚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

的诗词、对联、名人轶事等)

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这是继三聚氰胺、瘦肉精、膨大剂等事件后的



又一场食品安全危机。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⑴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参考示例一:食品安全 人人有责 参考示例二:食品安全无小事 群众生命大于天 参考示例三:食品事关天 安全记心间

2)对“食品安全”问题,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为此,学校举办了一场辩论赛。甲方认为食品安全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只能听之任之。乙方认为食品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我们不能漠然置之。你支持哪一方?请说出你的理由,要求语言连贯、得体。(不超过90个字)4分)

答:参考示例一:我支持甲方观点。因为制造商和经营商的运作不规范、食品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及消费者的不知情、无安全意识等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参考示例二:我支持乙方观点。因为食品安全关系着民族的发展、个体的健康,我们应尽己所能去唤醒商家的职业道德,避免其违规运作,利用各种渠道督促食品监管部门积极作为,倡议消费者增强消费安全意识。(结合观点说出理由,给2分;语言连贯、得体给2分。 2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大闹__、真假___、三借___4分) (白骨精 天宫 美猴王 芭蕉扇)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de0334f46527d3240ce0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